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1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規訓與懲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又是客體,不只告訴罪犯你必須做甚麼,還會要求時時問自己這樣做對不對,並且如何為自己的這個罪犯身份,悔和自我審查。→《規訓與懲罰》並不僅僅是一部關於現代監獄起源的研究。傅柯將刑罰體制視為現代社會整體組織的主要構成成分;監獄不只是懲罰是社會裡頭的一個制度,在懲罰是社會中,所有個體以及它們的行為均受到監視,其相類似的制度包括學校、醫院以及商業組織。雖然懲戒的職責不是由國家執行,權力的終極歸屬單位依然是國家當局,是沒有改變的,但懲戒權利已遍及整個社會。
面壁思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對著牆壁反省過錯。如:「今天一時失言得罪了大家,回去一定面壁思過,以示悔。」
得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佛家謂證悟、解脫煩惱。南朝陳.文帝〈大通方廣文〉:「聞名者離塵,受持者得道。」
超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投胎為人。如:「永世不得超生。」《西遊記》第一三回:「我在陰司裡苦難難脫,日久不得超生。」《紅樓夢》第二八回:「就便死了,也是屈死鬼,任憑高僧高道悔,也不能超生。」
黃巾之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神)隨時觀察每個人的行為,並對犯罪行惡的人加以懲罰,其罰就是疾病,因此,他們的治療法事先讓病人悔自己的罪行,再喝符水,祈神寬宥。而悔改主要乃在於行善。張角等倡導的個人救贖方法深受無依無靠,日日為飢餓所逼的流民歡迎。聲勢擴延急速,不多久,徒眾已達數十萬人,片即現在的江東、河北,河南、江蘇、安徽、湖北等地。張角遂把這些徒眾分為三十六「方」(教區)。每「方」約一萬人,「方」的領袖是張角的門徒,信徒稱之為「師」,而「方」也是將軍之號,故教與軍合而為一。其頂點則為張角,張角號天下將軍,其弟張寶號地公將軍,另一弟張梁號人公將...
鬨堂大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人同時大笑。參見「哄堂」條。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四.待士鄙吝》:「言未已,子素復加一句云:『諸佛菩薩摩訶薩。』俱不解其意。子素曰:『此謝語,即僧家悔也。』鬨堂大笑而散。」《紅樓夢》第四一回:「眾人聽了,鬨堂大笑起來。」也作「哄堂大笑」。
流汗浹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汗流浹背」。見「汗流浹背」條。01.《新五代史.卷五四.雜傳.司空頲》:「張彥之亂,命判官王正言草奏詆斥梁君臣,正言素不能文辭,又為兵刃所迫,流汗浹背,不能下筆。」02.《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悔》:「猛然驚醒,流汗浹背,乃是一夢,身子卻在寓所,天已大明了。」
償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歸還。《大宋宣和遺事.元集》:「我國家欠少商賈錢債,久不償還,怎不辱國?」《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悔》:「桂遷沒奈何,特地差人回家變產,得二千餘,加利償還。」也作「償付」。
自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1)隨意。《彌沙塞五分戒本》:「是比丘不受,後自恣請,為好故,往至居士、居士婦所,作是言:『為我辦如是衣直。』」(2)指佛教僧團每年結夏安居的最後一天。因那一天會舉行悔集會,請人隨意揭發自己的過失。《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二:「凡夏罷歲終之時,此日應名『隨意』。即是隨他於三事之中,任意舉發說罪、除愆之義,舊云『自恣』者,是義翻也。」
為仁不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善者樂善好施,不聚斂財富,通常都不富有。《孟子.滕文公上》:「是故賢君必恭儉禮下,取於民有制。陽虎曰:『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悔》:「施生雖是好人,卻是為仁不富,家事也漸漸消乏不如前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