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265 ms
共 2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懷古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赤壁掛上了鉤。“亂石崩雲” 三句正面寫赤壁景色,驚心駭目。詞中把眼前的亂山大江寫得雄奇險峻,渲染出古戰場的氣氛和聲勢。對於周瑜,蘇軾特別激賞他少年功名,英氣勃勃。“小喬初嫁”看似閑筆,而且小喬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遠在赤壁之戰前十年。特意插入這一句,更顯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風得意。詞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風情,剛中有柔,與篇首“風流人物”相應。“羽扇綸巾”三句寫周瑜的戰功,也很特別。周瑜身為主將卻並非兵戎相見,而是羽扇便服,談筆風生。寫戰爭一點不渲染士馬金鼓的戰爭氣氛,只著筆於周瑜的從容瀟灑,指揮若定,這樣寫法更能突出他的風采和才...
|
擂鼓鳴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在戰場上擊鼓敲鑼,以壯聲勢。《孤本元明雜劇.午時牌.第二折》:「我今日傳了將令,則要您記的叮嚀:也不許搖旗吶喊,也不許擂鼓鳴金。」後用以比喻大張其事。如:「這不過是一件小事,不須要擂鼓鳴金,弄得人盡皆知。」也作「擂鼓篩鑼」。
|
義不反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動。檄文中提到:邊疆郡縣的士兵,聽到烽火高舉、燧煙點燃的消息,都張弓待射,馳馬進擊;扛著兵器,奔向戰場;汗流夾背,唯恐落後;即使身觸利刃,冒著被流箭射中的危險,也從沒想要回頭。就是因為他們一心只想著國家的危難,竭盡全力去履行臣民的義務。希望巴蜀百姓也能忠於朝廷,將國家的事視為自己的事。後來此篇文告原文中的「義不反顧」演變成「義無反顧」這句成語,用來指本著正義,勇往直前,絕不退縮。
|
戰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戰場或預想戰場及其附近,運用戰力,創造與運用有利狀況,以支持野戰戰略的方法。目的在爭取作戰目標的達成或獲致決戰時最大的成功率與最有利的效果。
|
奔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驅奔某一目的地。如:「戰士們奔赴戰場。」
|
坦克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由履帶傳動,裝配有重型武器及堅固裝甲的戰鬥車輛。視其大小,車內約可容三至八人。在平地行走的時速約五十公里左右。武器系統在最初僅是一挺小口徑機槍,如今已發展到多挺機槍與重型火炮相結合,有的甚至有導向飛彈的設備。因其具有越野、越濠、爬坡、穿越敵方鐵絲網等克服地面障礙的能力,加上武器火力強大,因此在陸地的戰場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稱為「坦克」。
|
陳千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別志願兵」,1943年9月30日赴南洋參戰,前後四年親身經歷太平洋戰爭,並成為戰俘,輾轉於南洋群島的戰場與集中營,直到戰後一年的1946年才被遣返台灣。這次戰火經驗,不僅在陳千武的左手臂上留下永遠的傷痕,同時也一輩子烙印在這個殖民地子民的心中。 1967年起,以此太平洋戰爭經驗,陸續創作一系列小說,1984年集結出版《獵女犯》,1999年改版為《活著回來—日治時期台灣特別志願兵的回憶》就是記錄這段台灣志願兵的太平洋戰爭經驗,同時也是一個作家對戰爭、人性,以及生命本質最深沈的思索。作品以詩為主,兼及小說評論。詩作富有強烈...
|
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憂思、憂鬱。唐.李華〈弔古戰場文〉:「悁悁心目,寤寐見之。」
|
鼙鼓雷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中戰鼓聲頻繁。借指戰爭氣氛濃厚。如:「聽戰場鼙鼓雷鳴,看來又將有一番激戰。」
|
萬馬千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兵馬眾多。比喻戰爭激烈或聲勢浩大。《孤本元明雜劇.千里獨行.第四折》:「他恰才萬馬千軍擺下戰場,則見他忙把門旗放,顯出那棄印封金有智量。」也作「千兵萬馬」、「千軍萬馬」。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