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02 ms
共 2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血流成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殺人很多,流出的血足以成為河流。形容戰場上死傷的慘重。《三國演義》第三九回:「直殺到天明,卻纔收軍。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也作「血流成渠」。
|
引以為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某人或某事物而感到光榮。如:「教練對球員在球場上的優異表現引以為榮。」
|
危機四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處隱藏著危險。如:「戰場上雖危機四伏,但將士們仍無所畏懼,勇往直前。」清.徐珂《清稗類鈔.迷信類.宣統年號之讖》:「今之天下,危機四伏,窺竊神器者,所在皆有。」
|
披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穿戴上盔甲。[例]勇士們全身披掛,直奔戰場。
|
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戰場上所挖掘的深溝。如:「戰壕」、「防空壕」。
|
銜環結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結草銜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結草銜環」係由「結草」及「銜環」二語組合而成。
「結草」一語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春秋時秦桓公攻打晉國,晉大夫魏顆在輔氏之役大敗秦軍,並且捉到秦國大力士杜回的故事。相傳魏顆之所以能打勝仗是因為兩軍對戰時,戰場上出現一個老人,老人在秦軍必經的地方把草打結,杜回經過時被草結絆倒而被擄,晉軍才獲得勝利。晚上魏顆夢見老人,老人自稱是寵妾的父親,因為魏顆在父親魏武子死後,遵從父親神智清醒時的交代,將父親的寵妾改嫁,老人在戰場上將草打結絆倒杜回,是為了報答魏顆救了他女兒性命的恩情。
「銜環」一語則是出自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內容記錄楊寶九歲...
|
疆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戰場。唐.杜牧〈為中書省門下請追尊號表〉:「今陛下用仁義為干戈,以恩信為疆埸,所求必至,有鬥必先。」俗誤作「疆場」。
|
鷙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情凶猛的鳥。《楚辭.屈原.離騷》:「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唐.李華〈弔古戰場文〉:「鷙鳥休巢,征馬踟躕。」
|
張愛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濃台。[編輯] 1955年以後1957年,張愛玲開始為香港電影業鉅子陸運濤的電影懋業公司編寫《情場如戰場》等劇本,直到1964年陸運濤飛機失事身亡。張愛玲的作品《怨女》、《流言》、《半生緣》及《張愛玲短篇小說集》於1960、70年代先後由臺北皇冠出版社重新出版,且於1980年代暢銷海內外。張愛玲小說風格對台灣戰後文壇的小說流派影響深遠。電影劇本有由陳燕燕主演的《不了情》和《太太萬歲》。1967年,改編短篇小說《金鎖記》為《怨女》,又名《北地胭脂》。1968年,《十八春》的內容經過修改以後重新定名為《半生緣》,在《皇冠》雜...
|
不時之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時之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時之需」原作「不時之須」,見於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後赤壁賦〉。北宋神宗朝,蘇軾遭人誣陷獲罪,被貶謫至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在此期間,蘇軾常四處遊覽,曾兩次遊於城外的赤壁磯,並將此地喻為三國古戰場赤壁,借以興發思古之悠情,寫下傳頌千古的〈前赤壁賦〉與〈後赤壁賦〉。〈前赤壁賦〉寫於秋季,文中借肅颯之景抒發撫今追昔的感慨;〈後赤壁賦〉作於冬季,文中則借滄桑景物抒發胸中悲涼之意。「不時之須」一語即見於〈後赤壁賦〉,文中描述:蘇軾與兩位好友在夜間漫步,舉頭見到月色美好,於是起了酒興。其中一位友人正巧有尾鮮魚可以下酒,蘇軾便興沖沖地回家向妻子要酒,他的妻子說...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