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5.12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時之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時之需」原作「不時之須」,見於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後赤壁賦〉。北宋神宗朝,蘇軾遭人誣陷獲罪,被貶謫至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在此期間,蘇軾常四處遊覽,曾兩次遊於城外的赤壁磯,並將此地喻為三國古戰場赤壁,借以興發思古之悠情,寫下傳頌千古的〈前赤壁賦〉與〈後赤壁賦〉。〈前赤壁賦〉寫於秋季,文中借肅颯之景抒發撫今追昔的感慨;〈後赤壁賦〉作於冬季,文中則借滄桑景物抒發胸中悲涼之意。「不時之須」一語即見於〈後赤壁賦〉,文中描述:蘇軾與兩位好友在夜間漫步,舉頭見到月色美好,於是起了酒興。其中一位友人正巧有尾鮮魚可以下酒,蘇軾便興沖沖地回家向妻子要酒,他的妻子說:「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意...
對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例:1.明‧陸紹珩《醉古堂掃劍》:「人對之常熱,我對之心冷。」  2. 余光中《逍遙遊‧四月,在古戰場》:「在異國,冷眼看熱花。」 單句對凡在語文中,上下兩句,字數相等、詞性相同、平仄相對,便叫單句對,又稱單對。例如:1. 唐‧王之渙<登鶴卻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2. 孫文<黃花崗烈士事略序>:「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 隔句對凡在語文中,第一句對第三句,第二句對第四句,叫做隔句對,又稱扇對。如:1.于右任<題中央圖書館>:「文化五千年,會群流而歸大海;圖史十萬冊,開寶藏以利後人。」2. 宋‧吳均<與...
五十步笑百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場上退卻五十步的士兵嘲笑退卻一百步的士兵,其實都是敗陣逃跑,何分遠近?比喻自認犯錯程度較輕的人,譏笑認為犯同樣錯誤,但程度較嚴重的人。語出《孟子.梁惠王上》。[例]同樣是遲到,他卻嘲弄比自己還晚到的人,簡直是五十步笑百步!
馬革裹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死於戰場後,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比喻英勇作戰,效命沙場。宋.辛棄疾〈滿江紅.漢水東流〉詞:「馬革裹屍當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也作「裹屍馬革」。
東山再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按兵不動,這難道是想打仗的嗎?如果你們能把陣地稍稍往後撤一點,騰出一塊地方,讓我軍渡過淝水,雙方就在戰場上比一比輸贏。這才算有膽量呢!”苻堅一想,要是不答應後撤,不是承認我們害怕晉軍嗎?他馬上召集秦軍將領,說:“他們要我們讓出一塊陣地,我們就撤吧。等他們正在渡河的時候,我們派騎兵衝上去,保管能把他們消滅。”謝石、謝玄得到苻堅答應後撤的回音,迅速整好人馬,準備渡河進攻。約定渡河的時刻到來了,苻堅一聲令下,苻融就指揮秦軍後撤。他們本來想撤出一個陣地就回過頭來總攻。沒料到許多秦兵一半由於厭惡戰爭,一半由於害怕晉軍,一聽到後撤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的表皮。如:「皮膚」、「切膚之痛」。《詩經.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唐.李華〈弔古戰場文〉:「繒纊無溫,墮指裂膚。」
暴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顯現在外。唐.李華〈弔古戰場文〉:「萬里奔走,連年暴露。」《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今再無可逃,敢以身後為托,不使吾屍骸暴露,足矣!」也作「曝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界限、邊際。如:「一望無垠」。唐.李華〈弔古戰場文〉:「浩浩乎!平沙無垠,敻不見人。」
摩拳擦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揮舞拳頭,擦揉手掌,準備行動或動武。形容振奮、躍躍欲試的樣子。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但題起廝殺呵,摩拳擦掌,排戈甲,列旗鎗,各分戰場。」《孽海花》第一九回:「這一聲號令,階下那班如狼如虎的健僕,個個摩拳擦掌,只待動手。」也作「磨拳擦掌」、「擦拳抹掌」、「擦掌摩拳」、「擦掌磨拳」。
鬼哭神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悲慘恐怖的聲音。[例]傳說這片江面曾是古代的戰場,至今夜裡都還有人聽到鬼哭神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