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窮兵黷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窮兵黷武」係由「窮兵」及「黷武」二語組合而成。 「窮兵」是出自《孫臏兵法.威王問》。《孫臏兵法》總結戰國中期之前豐富的作戰經驗,繼承孫武《孫子兵法》的軍事思想,敘述進攻及佈陣的運用方法,其中「以道制勝」是本書的重點。在〈威王問〉篇中,孫臏引述了「用兵無備者傷,窮兵者亡」這兩句話,來說明「道」也就是用兵的方法。這兩句話說的是:在戰爭中,用兵沒有做好防備的人一定會受傷,用盡全部兵力的人一定會招致滅亡。 「黷武」則是出自《後漢書.卷七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劉虞》,根據記載,節度使劉虞對公孫瓚原本就有些不滿,後來又因為兒子劉和在公孫瓚陰謀下被袁術扣留做人質,仇怨就更深了。公孫瓚雖然幾次和袁紹交戰都...
錙銖必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容連很少的錢或很小的事情都非常計較。出現「銖錙必較」的書證如宋.陳文蔚《陳克齋集.卷三.雜著.朱先生敘述》:「先生造理精微,見於處事,權衡輕重,錙銖必較。」
撲朔迷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樂府詩裡有一首〈木蘭詩〉,敘述一位女子代父從軍的故事。這個名叫木蘭的女孩子,有天在織布時,突然停下來嘆氣,煩惱著日前朝廷下了徵召令,要召她父親上戰場。木蘭覺得父親年事已高,可能無法承受戰地生活,而家裡也沒有哥哥可以代父親上戰場。於是,孝順的木蘭決定自己女扮男裝,代父親去從軍。在軍中,木蘭憑著堅忍不拔的精神,過了十二年都沒被發現是女兒身,還建立了不少功績。凱旋歸來後,她婉拒了君王賞賜的官位,只要求能回鄉過原本的生活。木蘭回到故鄉後,家人非常高興地迎接她。她回到房間,脫下軍裝,換回女兒裝,出來與同袍見面,大家都驚訝得不得了,這個在軍中一同出生入死的戰友,竟然是個女孩子!〈木蘭詩〉最後以兔子來比喻...
Marcia的四類認同狀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四種狀態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前言James Marcia(1991)以艾瑞克森的理論為基礎,透過與青年的深入晤談,發現青年有四種認同狀態。這些狀態反映青年願意為某宗教、政治價值、和未來職業獻身(commitment)的程度。 四種狀態這些狀態敘述如下:1. 早閉型認同(foreclosure):處於早閉型認同的個體從未經歷過認同危機。他們過早建立認同,而且此認同是以他們父母的選擇為基礎,而非來自自己的選擇。他們已決定獻身於某職業和意識型態。但這種投入只是基於他們父母或權威人物的評估,而非來自自主的自我...
道貌岸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貌岸然」原作「道貌凜然」。「變文」是唐代時興起的一種講唱文學,由散文和韻文交替組成,內容以演繹佛經故事及民間、歷史故事為主。《維摩詰經講經文》是根據《維摩詰經》的故事,敷演而成,形式是先引述一段經文,然後邊講邊唱,有時幾十字的經文,可以鋪陳為數千字。內容敘述維摩詰居士生病了,佛陀欲派一名弟子前往慰問他的病情,但是所有弟子都不敢去,最後文殊菩薩應命前往。文中描述維摩詰居士的外表和情態,形容他的容貌莊嚴肅穆,胸懷坦蕩,心地光明,遠望就像鶴立雞群似的,近觀有如龍來洞口,光彩射人。後來「道貌岸然」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除本義外,也作諷刺用法,用來形容外表故作正經,心中其實不是如此。
同仇敵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仇敵愾」係由「同仇」及「敵愾」二語組合而成。 「同仇」出自《詩經.秦風.無衣》,內容是說:即使沒有足夠的衣服,仍然可以共穿戰袍,整理武器,一起殺敵。描述了慷慨赴戰的志氣,反映戰士之間的友誼,從穿衣到殺敵,都願意患難與共。 「敵愾」則是出自《左傳.文公四年》,內容敘述甯武子婉轉批評了魯國僭用天子的歌樂。衛國的甯武子到魯國訪問,文公設宴款待,席間文公命樂工們演奏〈湛露〉和〈彤弓〉兩首詩歌。甯武子沒有辭謝,也沒有賦詩應和,按當時的外交禮節而言,是很失禮的。於是文公派管理禮賓事務的官員私下探問原因,甯武子說:「我以為那兩首詩歌是樂工為了練習而演奏的,因為它們是演奏於天子的宴會。以前諸侯在正月時,前...
數典忘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指過去的禮制、歷史。數典忘祖謂敘述過去禮制歷史時,卻忘掉祖先原有的職掌。語本《左傳.昭公十五年》:「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比喻忘本。《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只是如今弄到用起錦繡綢緞手巾來,連那些東西,也都用金銀珠寶作成者,便是數典而忘其祖,大失命題本意了。」亦可比喻對本國歷史或自己祖先歷史的無知。如:「如今崇洋媚外,數典忘祖的人可多著呢!」
五花八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錢泳(西元1759∼1844),字立群,號梅溪,清代書法家。工於八法,尤精隸古,兼長詩畫。《履園叢話》是錢泳的小品文集,內容豐富,涉及典章制度、天文地理、金石考古、文物書畫、詩詞小說、社會異聞、人物軼事、風俗民情、警世格言、笑話夢幻、鬼神精怪等許多方面,可說是包羅萬象。在精怪的〈張氏怪〉中,敘述有一個叫張熙伯的人,他喜歡研究陰陽五行,常讀一些記載神怪傳記的書。有一天家裡突然來了一個妖怪,它可以化為人身,又能變出酒菜和錢財來,還能談人禍福,而且極為靈驗。一年多後,有一個道士路過,他告訴熙伯說:「如果是外來的妖怪,還好驅除;如果是內心發出的邪怪,就很難驅除了。但是還是有方法,把妖怪移到城隍廟,它就...
豁然開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朝陶潛所寫的〈桃花源記〉,內容是敘述在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漁夫,有一天沿著溪水划船捕漁,不知道划了多久,忽然到了一個開滿桃花、景色非常優美的地方。漁夫心裡覺得十分驚訝,於是便繼續向前划。到了溪水源頭,他看到一座山,山下有個小小的洞口,洞口中好像透出一點點光亮,於是漁夫下船,從那個洞口走進去。本來洞口非常狹窄,只能容許一個人通過,再走幾十步,出現一個與世隔絕,自給自足的理想世界。文內「豁然開朗」的原意是:眼前頓時開闊明亮起來。後來也被用來形容心境忽然變得開闊暢快,亦用於形容突然領悟到某個道理。
懷才不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才不遇」是指懷抱才能,卻不能遇到賞識的人或施展才能的時機。《喻世明言.卷五.窮馬周遭際賣䭔媼》中,敘述一個名叫馬周的讀書人,才學志氣都遠勝他人,可惜孤貧無援,所以眼看著才能不如他的人個個都飛黃騰達,只有他「懷才不遇」,經常藉酒澆愁。後來「懷才不遇」就用來形容懷有才能卻際遇不佳,不受重用。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