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54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惋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嘆惜、令人感覺可惜。[例]這麼聰明的人竟誤入途,不免令人惋惜。
得隴望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路燈》第五四回:「輸了想撈個夠本,嬴(贏)了又得隴望蜀,割捨不斷。」
多元文化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展6 參考書目 目標多元文教育的目標主要有五項:1. 建立對其他族群文化的容忍2. 消族種族的偏見與視3. 教導不同族群文化的內涵4. 教導學生從各種不同族群文化觀點看世界5. 幫助弱勢族群學生發展其學習及對社會貢獻的信心此類教育目標不同於種族優越感教育(ethnocentric education),該種教育方式是讓學生認為所屬種族是最優秀,排斥他種族群文化。因此,多元文化教育是要讓學生學會對不同族群欣賞、接納與容忍的態度。多元文化在美國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和婦女解放運動中開始發跡,當時的黑人及其他族群要求課程內容...
驚弓之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國射箭能手更羸僅是拉動弓弦,不用箭,一隻受過箭傷的大雁便因過度驚懼而落下的故事。典出《戰國策.楚策四》。比喻曾受打擊或驚嚇,心有餘悸,稍有動靜就害怕的人。《晉書.卷七一.王鑒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路燈》第八一回:「紹是驚弓之鳥,嚇了一跳。」也作「傷弓之鳥」。
無所適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ˊ。「莫適所從」猶「無所適從」。見「無所適從」條。 01.《後漢書.卷五二.崔寔列傳》:「或猶豫路,莫適所從。」 參考詞語︰莫知適從注音︰ㄇㄛˋ ㄓ ㄕˋ ㄘㄨㄥˊ漢語拼音︰mò zhī shì cóng釋義︰「適」,古音ㄉ|ˊ。即「無所適從」。見「無所適從」條。 01.宋.劉恕〈書資治通鑑外紀後〉:「取舍乖異,莫知適從。」 參考詞語︰未知適從注音︰ㄨㄟˋ ㄓ ㄕˋ ㄘㄨㄥˊ漢語拼音︰wèi zhī shì cóng釋義︰「適」,古音ㄉ|ˊ。「未知適從」猶「無所適從」。見「無所適從」條。 01.宋.黃庭堅〈策問三道〉其二:「今三家並行,未知適從,或謂當有廢舉,以定諸儒之論。」
氣宇軒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三國演義.第四三回》:「張昭等見孔明丰神飄洒,器宇軒昂,料道此人必來游說。」 02.《路燈.第九二回》:「靠背一倚,夢見回到家鄉,只見一人器宇軒昂走來,卻是孝移族叔。」 參考詞語︰意氣軒昂注音︰|ˋ ㄑ|ˋ ㄒㄩㄢ ㄤˊ漢語拼音︰yì qì xuān áng釋義︰猶「氣宇軒昂」。見「氣宇軒昂」條。 01.《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六》:「我見這人身雖寒儉,意氣軒昂,模樣又好。」 02.《隋唐演義.第三七回》:「只見一個少年,生得容貌魁偉,意氣軒昂,牽著一匹馬。」
以儆效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儆,警告;尤,過錯。「以儆效尤」指對某一壞人所做的壞事處以重刑,來嚇阻其他想要仿效做壞事的人。《路燈》第九三回:「況這些槍手們,即令果是科目中人,也成了斯文的蟊賊,自宜按律究辦,以儆效尤。」
下里巴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代楚國的民間通俗歌曲。《文選.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後泛指通俗的文學藝術。多用來謙稱自己的作品。《路燈》第一○回:「譚、婁純正儒者,那得意于下里巴人。」也作「巴人調」、「巴人下里」、「東野巴人」。
金科玉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完善嚴密的法律條文。後比喻不可變更的信條。《路燈》第一○三回:「他把他家裡那種種可笑規矩,看成聖賢的金科玉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或是古人這句話是有所為而言的,後人就奉了他做金科玉律,豈不是誤盡了天下女子嗎?」也作「金科玉條」、「玉律金科」。
心不在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路燈》第五九回:「譚紹聞心不在焉,竟是未曾聽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