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6.91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淪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淪沒、喪亡。《抱朴子.外篇.勖學》:「世道多難,儒教淪喪,文、武之軌,將遂凋墜。」《三國演義》第五回:「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
絕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斷絕希望。《左傳.襄公十四年》:「百姓絕望,社稷無主。」
蒼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百姓。《書經.益稷》:「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蒼生。」《三國演義》第九三回:「以致社稷丘墟,蒼生塗炭。」明.于謙〈詠煤炭〉詩:「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也稱為「蒼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近。通「暱」。如:「親昵」。《晉書.卷四五.任愷傳》:「(愷)性忠正,以社稷為己任,帝器而昵之,政事多諮焉。」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五上.滇遊日記二》:「其人不習漢語,而素昵彞風,故勾引為易。」
大智如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大智若愚」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據《蘇軾文集.卷四七.啟》引)伏惟致政觀文少師。全德難名,巨材不器。事業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師。功存社稷,而人不知。躬履艱難,而節乃見。縱使耄期篤老,猶當就見質疑。而乃力辭於未及之年,退託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1>,大智如愚。至貴無軒冕而榮,至仁不導引而壽。 〔注解〕 (1) 大勇若怯:指十分勇敢的人,往往表面看起來似乎怯懦。見「大勇若怯」。
安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安定康樂。《三國志.卷六四.吳書.孫綝傳》:「大將軍忠計內發,扶危定傾,安康社稷,功勛赫然。」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四.上清源流經目註序》:「馬氏崇奉,累世安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撫慰、憐惜。如:「撫卹」、「憐孤卹寡」。《詩經.唐風.羔裘.序》:「不卹其民也。」《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今不卹士卒而徇私,非社稷之臣也。」
支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支持、維持。元.鄭光祖《周公攝政》第一折:「臣雖無能,輔朝廷,寄命叮嚀,密旨親聽;社稷重興,付能臣支撐。」《老殘遊記》第五回:「家裡偌大的事業,全靠他一人支撐呢!」
祈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祈求上天賜予福祉。《禮記.月令》:「令民無不咸出其力,以共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祠宗廟社稷之靈,以為民祈福。」《呂氏春秋.季秋紀.順民》:「以身為犧牲,用祈福於上帝,民乃甚說,雨乃大至。」
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一樣。《文選.枚乘.上書重諫吳王》:「秦卒擒六國,滅其社稷,而并天下是何也?則地利不同,而民輕重不等也。」《儒林外史》第一回:「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見識,大是不同,將來名位不在你我之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