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40.15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官吏的冠飾。比喻做官。唐.柳宗元〈溪居〉詩:「久為簪束,幸此南夷謫。」唐.劉禹錫〈洛中初冬拜表有懷上京故人〉詩:「省門簪初成列,雲路鴛鸞想退朝。」
中國鋼鐵公司技術資料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62年(1973)12月,中國鋼鐵公司臺北辦事處成立資料室。64年公司遷址高雄,在技術部門下設圖書資料室,隸屬於技術資料,設長1人,館員7人,各司其職;因館藏日漸增加,於69年3月擴大館舍,於研究大樓成立圖書總館,並於中正堂設立分館;75年8同將總館與分館合併,改建新館,共4層樓,總面積約800坪。
  本館是為了公司生產營運,研究發展,及新產品開發而設立之專門圖書館,所收集的資料,偏重於鋼鐵冶金、材料科學、製造技術、機械、電腦、企管財務、市場分析、環保能源、法律規章等資料。根據1991年的統計,館藏數量包括圖書26,000多冊,期刊1,300種,技術文獻2,300分,論...
矩陣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計畫織型態,在計畫執行期間從功能性的織部門借調工作人員,由計畫經理指揮進行工作,俟計畫結束後始回歸原織部門。
  矩陣式織係織依其目標及任務,成立若干臨時性的專案機構負責執行。此機構的成員均由其他單位借調專業人員成,其中一人為主管負責主持專案機構,當任務完成之後,織成員即歸建返回原工作單位或參加另一專案計畫。
  矩陣式織的優點,是專業人員能在具有較大自主權的織結構下工作,專業人員在矩陣式織中,可能成為主管或與其他單位的人員共事,如此將可緩和專業人員和管理人員間的衝突,並可提供專業人員自我實現的機會。
  在矩陣式織中,織成員在織中的層級會有改變及提升,例如原屬於織中第四層級的人員,在矩陣織中可能提升為第二層級,其角色及層級亦可能互換,此種上下層級間角色的改...
正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式織是社會中的一種織形式,與其他社會織(如家庭)最大的不同是:具有明確的外在追求目標,有正式的權威型態,有正式的法令規章,並且有非正式關係及非正式規範的存在。正式織涉及行政的程序與運作,因此也與科層體制(bureaucracy)的問題產生密切的關係。
  根據社會學家韋伯(M. Weber)的看法,科層體制具有下列各種特徵:(1)高度的分工;(2)系統的權威體系;(3)明確的責任與協調;(4)沒有私人考慮,公平無私;(5)任用專家;(6)有一職業生涯的發展。在現代社會中,很多社會機構都已具有科層體制的特徵與正式織的特質。以學校織而言,目前各級學校的織都已發展成為正...
結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結動物體內各部器官的織。由細胞和不具細胞結構的基質成,具有支持、營養、保護和連接機能的功能。如軟骨、硬骨、韌帶等。
合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語言系統中聯結各類成分的兩種基本關係之一,與聚合關係相對。合關係為句型中構成線性序列的語言成分間的同現與順序關係。例如,「吃飯」中的「吃」和「飯」,就是一種合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少數人成的工作單位,是從幹部分派出來的。如:「工作小」、「小召集人」。
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教師申訴評議織及評議準則是教育部依據教師法第二十九條第二項規定於民國八十五年八月十四日訂定。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目錄1 條文2 主要重點2.1 本法適用情況2.2 教師申訴之主管機關2.3 各級主管機關申訴評議委員會之織2.4 專科學校申評會之織2.5 教師申訴、再申訴之管轄2.6 教師申訴之提起2.7 申訴評議2.8 申評委員應...
教育織社會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織社會學是運用社會學觀點探討教育織與織文化的一個學門:也是織社會學(Sociology of Organizations or Organizational Sociology)的一項重要研究領域,係對教育織與文化之特性從事深入而專業性分析。就教育社會學研究的趨勢來說,其中一項就是運用社會織理論(theories of social organization)來說明教育織;教育社會學者往往將班級當作一種社會體系(social system),而學校與教育行政機關等體系更是一種正式織(formal organization),以深入分析其內在的結構與功能,並探究織中的角...
華沙公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九五五年由前蘇聯及其東歐附庸國家,根據華沙公約所成立的武裝同盟或區域安全織。總部設在莫斯科,重要部門包括政治協商委員會、武裝部隊聯合司令部和外長會議。該織的成立目的是蘇聯想藉此對抗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織,並控制其附庸國。後隨著各國紛紛的退出與自由化,而於一九九一年正式宣告解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