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9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證嚴法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鎮。十五歲時,母親罹患急性胃穿孔,需要開刀。在當時,開刀風險很大,心急的她為母親祝禱、虔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並發願「願從此茹素、減少自己十二年的壽命,為母親增壽祈福」。後母親竟也真的服藥而癒,她也因此開始茹素還願。1958年7月25日(農曆6月9日),正值壯年的父親突然因病去世,從發病到往生僅僅不到二十四小時。這帶給證嚴法師莫大的衝擊──究竟生從何來,死往何去?這件事也開啟她探索生命的契機,常到慈雲寺向修道法師探究佛法。在那段時間裡,證嚴法師體悟到「女人不單單只是為一個家庭付出,女人應該也可以和男人一樣,承擔起社會責...
天女散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著名的佛經故事之一。敘述當維摩詰和諸菩薩弟子議論佛法時,天女出現以花散在眾人身上,於心無所住的菩薩,花朵自然墜落,而心有所執著的弟子反而拂之不去。唐.宋之問〈為太平公主五郎病愈設齋歎佛文〉:「龍王獻水,噴車之埃塵;天女散花,綴山林之草樹。」
2.戲曲劇目。敘述釋迦因維摩居士有病,命文殊師利率諸菩薩弟子前往問疾,又命天女往散花,以驗結習的經過。也稱為「天女宮」。
五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梵語pañca-skandha的意譯。蘊為堆、積聚的意思。佛教稱構成人或其他眾生的五堆成分為「五蘊」。分別為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其中除色蘊之外,其餘皆屬精神層面。色指組成身體的物質,受指感覺,想指意象、概念,行指意志,識指認識分別作用。由於每一種蘊,都是由許多分子積聚而成,故稱為「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也譯作「五陰」。
聖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神佛。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數了羅漢,參了菩薩,拜了聖賢。」《初刻拍案驚奇》卷七:「壇中有一重菩薩,外有一重金甲神人,又外有一重金剛圍著,聖賢比肩,環繞甚嚴。」也作「賢聖」。
不耐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西遊記》第一五回:「行者道:『菩薩此時已到南海,不耐煩矣。』」也作「不耐心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滅、削平、刪除。如:「剗平」、「剗除」。《文選.揚雄.劇秦美新》:「剗滅古文,刮語燒書。」《後漢書.卷四四.胡廣傳》:「今以一臣之言,剗戾舊章,便利未明,眾心不猒。」
參見「一剗」條。
盜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為古代的大盜,生性暴虐,橫行天下。後用以形容殘暴的人。《荀子.勸學》:「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紂、盜跖也。」《紅樓夢》第七九回:「未免嬌養太過,竟釀成個盜跖的性氣,愛自己尊若菩薩,待他人穢如糞土。」也作「盜蹠」。
獅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菩薩。《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無福向獅子光中,享天上之逍遙;有分去駒兒隙內,受人間之勞碌。」
根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佛教稱道根為「根基」。《紅樓夢》第一○一回:「這個散花菩薩來歷根基不淺,道行非常。」《老殘遊記二編》第五回:「你本是有大根基的人,只因為貪戀利慾,埋沒了你的智慧。」
施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揮才能、抱負。唐.元稹〈竹簟〉詩:「憶昨初來日,看君自施展。」《西遊記》第四二回:「行者磕頭道:『弟子不敢在菩薩面前施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