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奴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封建時代的社會奴役制度。主要發展在歐洲十世紀中期之後,奴在國有的或莊園主土地工作,以換取保護、生計等。因年代與區域不同而各地制度不一,例如,部分地區奴沒有領地,但也有部分地區的奴在為領主勞動時,擁有自己的領地。參見「奴」條。
山西業大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西業大學是一所山西省所屬的高等科學校,一九七八年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大學,隸屬業部。校址在山西省太谷縣,占地九百三十畝,校舍建築面積十六萬平方公尺。
  山西業大學的前身是光緒三十四年(1907)創辦的私立銘賢學堂;民國二十八年(1939)遷四川金堂;二十九年(1940)擴建為銘賢學院;三十六年(1947)遷成都市;一九五○年十月遷回山西現址。一九五一年以業、畜牧兩系為基礎,成立山西學院。文化大革命期間,一九七一年山西業勞動大學併入;一九七五年部分師生分出,另建大寨、運城、雁北三所學院;一九七九年三所學院相繼併回,學校改為現名。
  一九九三至一九九四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門用來耕種的土地。如:「這塊地的面積很大,除了種稻外,還可種些雜糧或蔬菜。」
業社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漁牧業為主要經濟生產活動的社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管子.君臣下》:「禁淫務,勸功,以職其無事,則小民治矣。」
2.作物。《左傳.成公十三年》:「入我河縣,焚我箕郜,芟夷我功,虔劉我邊陲。」
優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優良田(prime agricultural lands)」屬於資源生產性環境敏感地(environmental sensitive area)之一種。由於都市地區外圍之地往往在都市擴張中被轉變為工業或住宅區,此種地變更無形之中對可再生資源造成不可回復之破壞;此種破壞已不止於地方性,而是區域性或全球性。為維護人類之食物生產維生環境(life-support environment),再進行都會區或區域性土地使用規劃時,將具高生產力土壤、水源豐沛、及是一耕作條件之地區列為「優良田」,避免作為都市用地。優良田之保護除可確保人類糧食之供給,減少糧食生產之投資,並可兼作都會區開放空間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業與工業。《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工,士則學習法令辟禁。」
2.民和工人。《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庶民工商賈,率亦歲萬息二千,百萬之家則二十萬,而更傜租賦出其中。」
3.從事業生產的工人。
北京業大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京業大學是一所高等科學校,一九五四年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隸屬業部。校址在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西路二號,占地一千畝,校舍建築面積二十四萬平方公尺。
  北京業大學建於一九四九年十月,由北京大學學院、清華大學學院和華北大學學院合併而成。初設藝、園藝、植病、昆蟲、森林、化、土壤、畜牧、獸醫、業機械、業經濟等十一個系。一九五二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機系、森林系分別畫出單獨成立北京業機械化學院和北京林學院。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曾於一九七○年八月搬遷至陝西甘泉縣,一九七二年曾一度與延安大學合併。一九七三年四月遷往河北涿縣原分校校址辦學,並改名華北業大學。一九七八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三國演義》第九一回:「善撫居民,勿失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業生產。如:「臺灣的產以稻米為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