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50.02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潛移默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án rú mò bèi釋義︰義同「潛移默化」。見「潛移默化」條。 01.明.文徵明〈王武寧去思〉:「惟夫濬德淵微,潛濡默被,出於至誠,而泯於無跡。」 參考詞語︰默化潛移注音︰ㄇㄛˋ ㄏㄨㄚˋ ㄑ|ㄢˊ |ˊ漢語拼音︰mò huà qián yí釋義︰猶「潛移默化」。見「潛移默化」條。 01.明.呂新吾《呂語集粹.卷四.治道》:「但盡薰陶之功,不計俄頃之效,然後民知善之當為,惡之可恥,默化潛移,而服從乎聖人。」 02.《福惠全書.卷四.蒞任部.待紳士》:「而賢者聞風知勸,益加自愛,不肖者返衷自愧,亦爭事《詩》、《書》。其于風教,默化潛移,正自不小。」
物換星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傑之一。他在參加當時的洪州都督閻公在滕王閣上舉辦的一場盛宴時,即席寫了一篇〈滕王閣序〉,至今為人所傳。王勃另作了一首〈滕王閣〉詩,詩的上半部在描述滕王閣的華麗壯觀,後半部則是抒發從滕王閣引發的感嘆,「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大意是說天上的雲投影在閣前的潭水上,日光也顯得安閑暇適,但地上事物不斷地改變、時序星辰不停地轉移,不知已經過了多少寒暑。當年的李元嬰現在不知身在何處?只剩欄杆外的長江滾滾東流。後來「物換星移」就被用來比喻景物的變遷,世事的更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恭敬。晉.陸機〈漢高祖功臣〉:「稷嗣制禮,下肅上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詩經.周》的篇名。共一章。根據〈詩序〉:「〈桓〉,講武類禡也。〈桓〉,武志也。」類、禡,皆師祭也。指武王將欲伐殷,治兵祭神,然後克紂。至周公、成王太平之時,詩人追述其事以武王之功。桓者,威武之志。言講武之時,軍師皆武,故取桓字名篇。本章三句為:「綏萬邦,婁豐年,天命匪解。」
人云亦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蘇州定慧寺的守欽長老,派遣他的徒弟卓契順來探望被貶謫到惠州的蘇軾,順道寄上他做的〈擬寒山〉十。蘇軾看了之後,覺得守欽長老的詩句流露出像禪宗三祖僧璨和五祖弘忍詩作的通達意境,而沒有賈島和僧人可明詩中的峭冷、枯瘦,於是和韻做了〈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詩八首。典源這裡用的是第二首,內容是描述蘇軾在惠州的生活環境:他居住的地方鄰近鐵橋和石樓兩座山,白天看得到有五色羽毛的奇鳥,夜晚聽得到千年枸杞根化成的狗的吠叫聲,也有松花釀成的仙酒,和樵夫送的山餚野菜。我喝醉了你就自己離去吧!晉朝的陶淵明不也曾說過:「我醉欲眠,卿且去。」我只是附和他的話而已。後來「人云亦云」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從這裡的「陶云吾亦云」演變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步卒、兵卒。《詩經.魯.閟宮》:「公徒三萬。」《左傳.隱公四年》:「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耳提面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是現存最早的詩歌總集,採集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年間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樂章,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共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三大類。「雅」是朝廷上的樂歌,又分為大雅、小雅。〈抑〉一詩出自大雅,相傳是春秋衛武公所作,用以自勵之詩。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康叔於衛,建立衛國。康叔的八世孫姬和因為攻滅西戎有功,受周平王賜爵,是為衛武公。衛武公治理國家的態度十分開明,總是廣納百官的意見,做為施政的參考,因此得到衛國臣民的愛戴,讓衛國成為春秋初年的大國。在這一段詩中,衛武公表達了他對後代子孫的關心與懇切叮嚀,他說:「這些年輕人啊!還不懂得分辨善惡得失。為了怕他們迷失方向,我不僅當面告誡他們,還用手提拉著...
投桃報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是最早的詩歌總集,採集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年間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樂章,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共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三大類,為文學總集之祖,也是當時北方文學的代表。「雅」有嚴正、高貴的意思,所以雅樂亦即正樂,有別於民間歌謠。〈大雅〉是用於朝會的樂歌,〈小雅〉則是用於宴饗的樂歌,此為大小雅的區別。〈抑〉一詩出自〈大雅〉,相傳是春秋衛武公所作,用以自勵之詩。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康叔於衛,建立衛國。康叔的八世孫姬和因為攻滅西戎有功,受周平王賜爵,是為衛武公。衛武公治理國家的態度十分開明,總是廣納百官的意見,做為施政的參考,因此得到衛國人民的愛戴,讓衛國成為春秋初年的大國。衛武公在詩中自勉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輔佐。通「弼」。《詩經.周.敬之》:「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漢.鄭玄.箋:「佛,輔也。」
籠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覆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至於斟酌時宜,籠罩當世,亦多不及。」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時序》:「觀其豔說,則籠罩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