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並行不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同時進行,不會互相妨礙。語本《禮記.中庸》。[例]你白天讀書,晚上工作,這兩件事可以並行不悖。
仰人鼻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鼻息」是指鼻子裡呼出的氣,「仰人鼻息」即是依靠別人鼻子裡呼出的氣息生存,用以比喻依靠他人生活。這種用法在《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劉表列傳.袁紹》中就有出現。內容記載東漢末年,天下四分五裂,各州郡的首長擁兵自重,互相爭戰。在京師有董卓作亂,袁紹起兵討伐,有不少人歸附他。袁紹的根據地在渤海郡,附近的冀州刺使韓馥見袁紹的勢力漸長,害怕袁紹會來併吞,對他有所戒心,常縮減糧援,想以此削弱袁紹的兵力。後來,韓馥的屬下麴義造反,他出兵鎮壓失敗,袁紹想藉機和麴義結盟,共同對抗韓馥。但謀士逢紀卻勸他說:「要做大事,必須要有更多的資源。冀州地廣物豐,為首的韓馥生性怯懦、才能平庸,不如想辦法把它奪過來吧!」逢紀並...
脣亡齒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休戚相關,巢毀卵破,脣齒相依,輔車相依,覆巢之下無完卵反義:風馬牛不相及,風馬不接,齒亡舌存辨似: 「脣亡齒寒」及「脣齒相依」都有關係密切,相互依附生存的意思。 「脣亡齒寒」側重於強調利害與共的關係;「脣齒相依」則側重於強調互相依附的關係。 脣亡齒寒 脣齒相依 辨似例句 ○ ㄨ 我們和某某公司是相關企業,利害與共,任何一家倒閉,都會發生~的後果。 ㄨ ○ 政府與人民的關係,可說是~,休戚與共。
糾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互相纏繞。如:「那團毛線全糾結在一塊了!」也作「樛結」。
同病相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同樣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如:「基於同病相憐,我相信他絕對不會袖手旁觀的。」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同病相憐,綴河上之悲曲;恐懼寘懷,昭谷風之盛典。」《紅樓夢》第四五回:「我雖有個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個母親,比你略強些,咱們也算同病相憐。」
做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行為、作為。《董西廂》卷七:「妾想那張郎的做作,於姐姐的恩情不少。」《醒世恆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只見媳婦共女兒互相摟抱,低低而哭。劉媽媽見如此做作,料道這事有些蹊蹺。」
名不副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不副實」典源作「名實不副」。「名」指名聲、名義,「實」指實際的情形,名和實如果一致,那就是「名副其實」,但是如果不能互相配合,那就是「名不副實」了。古人十分重視「名」、「實」的重要性,如《論語.子路》:「子曰:『必也正名乎!』」又言︰「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就是孔子強調要辨正名義,使名實相符,如此一來,做事才會成功。在所引典源《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中,王莽為了篡奪漢室,所以千方百計地為自己鋪路。他任宰衡、太傅、大司馬,先掌握朝中的實權。但是有實權,而無名義,容易遭人非議。所以他上書太后,認為自己身為宰相,統領朝廷百官,卻沒有象徵身分的印信,顯得名實不副,因此請太后授他宰...
一箭雙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突厥,突厥王攝圖很欣賞他的技藝,常常和他一起出去打獵。在一次打獵中,看見空中有兩隻雕,一邊飛著,一邊互相爭奪著一塊肉,於是攝圖就拿了兩支箭給長孫晟,要他射下那兩隻雕。長孫晟縱馬向前,只用了一支箭就把兩隻雕給射下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一箭雙雕」,比喻一次舉動,可以同時達到兩個目標。在《新唐書.卷二二四.叛臣列傳下.高駢》中,也同樣有「一箭雙雕」的故事,但說的是唐代的高駢,因為一箭同時射殺了兩隻雕,眾人讚嘆他的技術,送給了他一個「落鵰侍御」的稱號。
不倫不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不三不四,非驢非馬辨似: 「不倫不類」及「不三不四」都有不像樣的意思。 「不倫不類」多用於事物,有風格、內涵無法互相搭配的意思;「不三不四」多用於人,有不正派的意涵。 不倫不類 不三不四 辨似例句 ○ ㄨ 這棟房子明明是洋式建築,卻蓋個中式屋頂,不中不西,~。 ㄨ ○ 我看對街有幾個~的人,一直探頭探腦,鬼鬼祟祟的。
泥牛入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泥塑的牛掉入海中。比喻人種種互相矛盾的思慮被解開。#語本《祖堂集.卷六.洞山和尚》。後用「泥牛入海」比喻一去不復返。 △「杳如黃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