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73.17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相、互相。《書經.大誥》:「惟大艱人,誕鄰胥伐于厥室。」《公羊傳.桓公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價值相當,可互相頂換。如:「抵債」、「一命抵一命」。唐.杜甫〈春望〉詩:「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5.互相抵消。如:「收支相抵」。宋.晏殊〈清平樂.春花秋草〉詞:「總把千山眉黛掃,未抵別愁多少。」清.孫奇逢《中州人物考.卷五.方正.常知州維翰》:「然停賦則病國,吾願輸家財抵之。」
傾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互相毀謗排擠。《舊唐書.卷一七六.李宗閔傳》:「比相嫌惡,因是列為朋黨,皆挾邪取權,兩相傾軋。」
六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解釋了「建類一首」。 「義轉說」義轉即同義的字,是同一組轉注字。清戴震釋轉注,強調「轉相為注,互相為訓,古今語也」,轉注亦即互訓。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說「轉注猶言互訓也」至若小徐雲:「 、耆、耋為老,故以老字注之,受意於老」趙宦光雲:「取其義就其聲,注以他字而始顯」其他如曹仁虎、許瀚、黃以周、葉德輝、饒炯、章太炎、劉大白則強調「意義相同」。「意義相同」跟「互訓」有別。然則,「考」、「老」能「轉相為注,互相為訓」,是為正例。同意義者不能輾轉互訓...
肝膽相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肝膽互相照見。比喻赤忱相處。#語本《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 △「肝膽照人」、「披肝瀝膽」
強詞奪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所宣揚的是什麼道理呢?」僧會回答:「是視眾生平等。君王能夠愛民,使人民安居樂業;人民能懂孝悌仁義,互相友愛。」孫皓聽了之後又說:「這不都是孔孟的道理嗎?」僧會回答:「佛法與孔孟之道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孔孟主要傳揚人倫,這點與佛法是一樣的,但是佛法更加廣泛,提及因緣生滅、諸行無常,這則是孔孟之道所沒有的。」孫皓雖然強自狡辯,但仍無法辯倒僧會,也就不敢隨便毀壞廟宇佛像了。後來「強詞奪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原文「強詞昧理」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沒有道理卻強行狡辯,硬說成有理。
焦點團體訪談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團體多是由八至十二不等的人數組成。4. 主持人受過團體動力與主持團體的訓練,負責引導成員針對議題互相討論。5. 主持人主要目標在於刺激成員的觀點,表達感覺、態度與想法,從團體互動中得到成員的主觀經驗與意見。6. 其結果無法產生量化的資訊,或將研究成果進一步推論到母群體。與深度訪談法比較得到的優點:深度訪談法 焦點團體訪談法1. 省時間、易進行 一對一、面對面 將訪談技巧運用至小團體的過程,故能在短時間內收集到廣泛訊息2.透過團體討論法討論特定議題只能在同一時間蒐集到一位受訪者的意見、看法、感覺、觀點 可以在同一時間收...
一決雌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比喻互相較量以決定勝敗、高下。《三國演義》第三一回:「汝等各回本州,誓與曹賊一決雌雄!」清.顧嗣立《寒廳詩話》:「今日兩君旗鼓相當,盍一決雌雄?因取巨觥,各置於前,觀者如堵。」也作「一決勝負」。
耳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耳腔),是內含空氣的小腔。外壁是鼓膜,透過它與外耳根相連;內壁連接內耳。鼓室內有3小塊聽小骨,它們互相連成一串。3. 咽鼓管(又稱耳咽管),是一條連接鼓室到鼻咽的通道,主要用來通氣且有保護功能,可以用來維持鼓膜兩個氣壓的平衡。當咽鼓管閉合時,可以防止鼻咽內的分泌物進入鼓室。 耳朵常見疾病(註3)1. 外耳炎: 又名游泳耳,指的在耳膜以外到耳殼之間發炎。發生下列症狀時,如:耳朵發癢、被異物塞住的感覺、轉動頭部或拉耳朵時耳朵感到疼痛或聲音聽不清楚時,便可能得到外耳炎。2. 中耳炎: 當感冒等上呼吸道發炎時,耳咽管常因組織水...
對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偶是借對等結構之句型,以成雙成對的形式展開相關情思,表現文章規律、工整、對稱之美。講究詞性相同、平仄相對、字數相當。(註一)目錄1 形式1.1 當句對1.2 單句對1.3 隔句對1.4 長偶對2 参考資料3 關鍵字 形式 當句對凡在同一句中,上下兩個短語互相對偶,叫做當句對,又稱句中對。(註二)以「冷」、「熱」為例:1.明‧陸紹珩《醉古堂掃劍》:「人對之常熱,我對之心冷。」  2. 余光中《逍遙遊‧四月,在古戰場》:「在異國,冷眼看熱花。」 單句對凡在語文中,上下兩句,字數相等、詞性相同、平仄相對,便叫單句對,又稱單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