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3.65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權力、權威與正當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其他人更有權力的比較關係。權力的概念中正當性的存在具有其必要。註1 權威係指權力被認可為合法,且為大多數人所共同同意、遵循。註2 正當性係指權力的行使是否被普遍大眾視為合理且有效力。因此權力不只包含行使人,亦包含對象的接受與否,需兩者兼備。 權威類型在歷史發展脈絡下,不同的社會中,有其不同類型的權威正當性,以下為社會學家韋伯(Weber)的三種正當權威分類: 傳統性權威(traditional authority)係指世代沿襲、相傳,大眾將之以為習慣而接受其領導的權威類型,在歷史上屬最普遍的權威型式。例如:嫡系相傳的王...
家政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關心日常生活問題的解決,而日常生活問題的解決光靠科技或工具性的知識是不夠的,因為它所涉及的問題,大多是與個人、家庭、社區、及其環境有相互關係。因此,作為國民教育中的一學習議題,家政課程的兼具「理性」與「感性」特質,對於整合各學習領域的知能,使落實人性化、生活化、適性化、統整化與現代化之學習領域教育活動,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以「飲食」生活為例,買菜、點菜、餐會時的應酬寒喧等活動,必然整合語文與數學知能;烹調活動則整合了物理、化學、營養學、能源效率、鍋具餐具等材料科學、美學等知能;對飲食口味、嗜好、品味與飲食文化的形成與認...
楊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作家。楊逵創辦編輯過多種雜誌,以〈台灣新文藝〉影響文壇最深遠。楊逵早期在日據時代的作品以日文寫作,大多以反帝制反壓迫為主題,有「普羅文學健將」的封號,風格激昂,以小說最為擅長。楊逵晚期因台灣光復後禁用日文,楊逵開始向女兒學國語,不久因二二八事件起草和平宣言入獄十二年,在獄中嘗試用中文發表創作,內容改以個人生活體驗為範圍,其中散文的成就最高。寫作特色:文筆寫實簡白質樸、充滿樂觀希望、創作類型多樣豐富、前期以小說最出色,後期以散文見長。 作品:《壓不扁的玫瑰》、《送報伕》、《春光關不住》、《鵝媽媽出嫁》、《四季紅》等等參考...
政教分離與政教合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法律。」意即國家不可以其權力助長、壓迫各式宗教團體,政治與宗教間分離互不相干涉。在現代,各國家政府大多採行政教分離,而台灣法律上關於宗教者則為憲法第13條:「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而目前亦是施行政教分離。註2 政教合一政教合一(Caesaropapism)係指在國家中政治領袖同時作為其宗教領袖,或者宗教領袖同時作為政治領袖的政體,政權及教權同時由同一單位執掌。其國家法律以其宗教教義作為設立之依歸,而宗教教義則成為人民處事的準則。在歷史上,部分伊斯蘭國家,如:阿拉伯帝國、土耳其帝國等;東正教國家,如:拜占庭帝國等;基...
兜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騎車或駕車遊逛。[例]現在的年輕人大多喜歡騎機車到處兜風。
李幼鸚鵡鵪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早期作品散見在『聯合報』、『自立晚報』、『世界電影』以及香港的電影雜誌『電影雙週刊』。八○年代後作品大多在『民生報』、『Fa電影欣賞雜誌』、以及長達三年『時報週刊』的「錄影帶消息」專欄。他亦曾任金穗獎、金馬獎、國片輔導金評審委員及國際電影節選片策劃人,1993年完成第一部綠影帶VHS作品《生活像電影-關於奧黛麗˙赫本的二三事》,之後短片影像創作不斷,2005年的新作為《鸚鵡,鵪鶉》。1999年時,法國藝術家西希勒柏弟來台時激發了李幼新的靈感,二人之後在西希勒柏弟的新書中合作。李幼新現為全職的影評人,近年來長期擔任『破』週...
喬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枝幹高大而主幹和分枝有明顯區別的木本植物。如松、柏、楊等。[例]粗壯茂盛的喬木,大多生長在海拔較高的山區。
浣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熊也屬夜間性動物,嗅覺非常靈敏也善於爬樹。浣熊的毛很長,眼睛周圍是黑色,這使牠看起來像戴面具一樣。與大多肉食性哺乳類相比,浣熊的手指很靈活,可以用手抓起東西。(註2)2. 和大多肉食性不同的是,牠們不是用腳趾走路,而是用五個趾的全腳掌走路。大部分的浣熊都善於爬樹,大部分的時間也都待在樹上。牠們也擅長游泳,大部分的食物都是在水中或水邊找到。(註1) 撫育後代浣熊媽媽通常會在夏天生產,一窩生三隻或四隻幼兒。小浣熊哺乳期大約是四個月,並且要和浣熊媽媽一起...
蟋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育完全的翅膀。蟋蟀具有長長的觸角,聽器長在前足上(靠著耳朵來觀察動靜,因此在黑暗中也能夠活動自如),大多利用觸角來摸索環境,也因後腳長而強壯,所以跳躍技術相當一流。(註1) 領土意識當兩隻蟋蟀侵入彼此領域食,其中一方就會振翅挑釁,通常另一方不甘示弱,也會摩翅出聲,表示準備應戰,但殘忍的是,蟋蟀雙方一定會鬥得彼此遍體鱗傷,直到另一方斷肢折翅不能動彈為止,人們通常就是利用雄蟋蟀領土意識所展開的爭鬥,來當作遊戲,稱為鬥蟋蟀。除了鬥蟋蟀,人們也常玩一種叫做灌蟋蟀的遊戲,也因為蟋蟀喜歡在地下隧道休息,所以,通常人們會稻田也找到凸起...
或知識的(knowing)覺察,此時個體會以客觀方式思考自己所知的某事物,例如各種概念和文字意義。對大多數人而言,E=MC2、三角形面積=1/2(底X高)公式,以及法國首都是巴黎等事實,在提取記憶時顯然不需訴求於各個情節線索,也不需訴求於該記憶曾被獲得中的原始學習背景。語意記憶可視為一本百科辭典(encyclopedia)而不是一本自傳。而語意記憶系統並非永遠保持絕對地正確。當某些事實逐漸脫離個體當初的學習背景時,便可能忘記這些事實。當無法提取某份語意記憶時,最好的策略之一就是再度視之為情節記憶,藉由自我對話中:「我知道...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