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93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福祿貝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表對立。(3) 小寵物:代表愛。(4) 自然的景物:代表美的風光。資料來源:戴帥(2012)。教育專業科目 。臺北市: 志光 生平介紹弗里德里希·威廉·奧古斯特·福祿貝爾,1782年4月21日-1852年6月2日),德國教育家,被公認為是19世紀歐洲最重要的幾個教育家之一[1],現代學前教育的鼻祖。他不僅創辦了第一所稱為「幼兒園」的學前教育機構,他的教育思想迄今仍在主導著學前教育理論的基本方向。創辦幼兒園1836年,福祿貝爾回到家鄉圖林根,開始指導和幫助母親們教養幼兒,並著手設計一套符合教育要求的遊戲材料。1837年,...
社會連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械連帶涂爾幹用以描述分工極少的小規模社會中,社會的凝聚形式,在此一種社會連帶中,人際關係幾乎不具有專業化或個人化,成員通常不被允許有個人主義傾向的選擇,集體意識中即涵蓋了個人意識,其成員價值和行為的同質性,造就了強烈的社會約束,使每一個體同質性極高,較無法容納異己者,對於違逆團體之人也採用較為嚴厲的懲處。 有機連帶有別於機械連帶,有機連帶是存在於高度分工的複雜社會中,社會凝聚力所展現的形式,也和機械連帶以一致性高的成員為基礎大不相同,現代社會因其的職業特殊化和高度個體化使得成員間相互依賴的程度高,而具備有有機體的性質。...
調查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卷回收率之重要關鍵。此關鍵信函所要傳達之訊息包含:研究者之姓名與身份、研究目標與意向、研究對填答者與專業之重要性、規定填答期限(通常為一週左右) 、向填答者表示感謝等。有關這些訊息之傳達,有的問卷不另附函,只將此等訊息印在問卷上頭。 六、送出問卷與追蹤接到問卷的人,常不會急於寄回填妥之問卷。為增加回收率,需有一套有效之追蹤手續。當然研究者也須在送回問卷的信封上,貼妥回郵及印妥或寫上收件人之姓名與地址以茲配合。 七、處理資料把執行調查所得之資料予以登錄、使用電子計算機處理、解釋結果以及提出發現報告。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調查...
行動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旨在改善實務,不在產生知識。是在實務工作中試驗想法,改善現狀,並透過行動研究增進實務工作者的知識與專業。行動研究的循環階段為:計畫、行動、觀察、反省。實務工作者先尋找一個研究起點、問題,釐清問題或困難所在的情境,發展行動策略並付諸實踐,並有不斷反省、檢視行動的循環過程,最後公開行動策略知識,亦即教師行動實踐知識。 起源早期行動研究,稱為「合作性研究」。在1933年至1945年間擔任美國聯邦政府印地安人事務局局長的J.Collier,首先使用「行動研究」一詞,曾與同事研究如何改善印地安人與非印地安人之間的關係,他認為最好...
激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nt):指成員關心並竭盡全力執行組織工作的程度。 激勵士氣的方法(1)配合成員的志趣(2)提升成員專業能力(3)採高倡導高關懷領導(4)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5)給予適當的待遇福利(6)提供成就、獎勵與升遷(7)給予社會性支持(8)公平對待成員(9)符合成員的需求(10)運用增強原理(註一) 士氣測量(1)觀察法(2)問卷法(3)晤談法(4)紀錄分析法 激勵的研究途徑 激勵的內容理論(content)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Need Hierarchy Model)提出者:馬斯洛(Maslow, 1954)需求層次理論強調...
生涯類型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責任。社會型環境強調理想、友善、和慷慨等人類價值,而這些理想多半存在於教育、社會服務和心理健康等專業領域。社會型人格:社會型的人對於教導人們、協助人們解決問題、或提供人群服務感到興趣,喜歡經由討論、團隊工作來解決複雜問題。他們通常具有較佳口語能力和社會技巧,希望藉由教育、宗教、政治、或社會服務等方式協助人們,本質上具有倫理或理想主義色彩的利他傾向,關注對社會的貢獻勝於個人的經濟成就。 企業型(Enterprising type)企業型環境:企業型環境促使工作者能管理或說服他人,以達成組織或個人的目標。在此環境中,財物...
赫爾巴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為一們獨立的學門。因為赫爾巴特對於教育上的貢獻,終於使教育學(pedagogy)就此建立,成為一門專業的學科。教育活動最常受人質疑的就是「專業性」的問題,但歸因於赫爾巴特,使任何的教育活動皆有理論基礎在其後加以支撐,就此肯定了教育是一種高度專業的活動,唯有透過倫理學確立教育目標;憑藉心理學瞭解學童身心發展,以安排適宜學生學習的教材,教學活動才得以順暢進行。 參考資料徐宗林(...
永恆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生去體悟真理,而非適應社會。課程不特別重視學生的興趣,或強調特定的時空條件。教育的功能不在於職業或專業訓練。學校教育應啟發學生思考,使其瞭解真理,進而在人群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學校課程  永恆主義的課程是學科中心的,強調界線分明的學科或以邏輯組織的內容-倡導者稱為「博雅」教育-強調語文、文學、數學、藝術與科學。(Allan C.Ornstein,2004)  小學階段,課程著重3R (讀、算、寫)的基本能力之養成及道德宗教訓練;中學階段,先學習古典語文及現代外國語文,再學邏輯、修辭、文法及數學;高等教育階段則以古典名...
協同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整2. 我國目前實施協同教學的可行性協同教學比起傳統或目前的班級教學更能發揮教師的專長,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能,並因為教學型態的改變,更能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但由於我國目前以升學導向為主導向的情況,實施協同教學,一定會遭遇很大的阻力。如班級人數太多,教師編制太少,兼任行政工作負荷太重,經費不足,無法增加助理人員……等,扭曲了正常教學。依目前的狀況而論,實施協同教學有它先天條件的欠缺,但它卻代表一種正確的教學方向和趨勢,任何一種教學法之推行,除了有賴各方面條件的配合外,如何先建立成員正確的觀念也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先採用合作...
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學(Teaching)目錄1 意義2 教學的歸準(註1.2)2.1 普遍性的規準2.2 專業性的規準(註1.2)3 教學的影響因素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意義教學是師生互動尋求教師如何教得更完美和學生如何學習的更成功的歷程。教育學者對教學的定義都是採用狹義的觀點,特別指學校內部的教學。例如:高廣孚(1988)認為,教學是教師經由詳細的計畫和設計,運用適當的技術和方法,以指導、鼓勵及激發學生自動學習,以獲得生活上所必需的知識、技能、習慣和理想的一種工作或活動。王策三(2000)認為,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統一活動,在這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