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2.00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賢使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崇並任用賢能的人。《呂氏春秋.季春紀.先己》:「親親長長,賢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東周列國志》第四七回:「夫賢使能,國之令典。」
不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密宗的護法菩薩。負責降伏一切惡魔,常做忿怒表情。《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卷一:「第五執金剛,第六不動。」也稱為「不動明王」。
2.比喻貯藏不用的錢財。宋.陶穀《清異錄.卷一.人事.不動》:「郎君家庫裡許多青銅,教做不動,可惜爛了,風流拋散能使幾何?」《聊齋志異.卷一○.仇大娘》:「福負鍤營築,掘見窖鏹,夜與弟共發之,石池盈丈,滿中皆不動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重長上。《禮記.祭義》:「致鬼神,以上也。」
2.長輩、長上。《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章德竇皇后紀》:「朕奉事十年,深惟大義,禮,臣子無貶上之文。」
3.稱謂。稱他人的母親。《宋書.卷九一.孝義傳.何子平傳》:「上年實未八十,親故所知,州中差有微錄,當啟相留。」
老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內行人、行家的稱。如:「他是古錢蒐集的老行,店裡一來新貨都得請他鑑定。」
貴無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位顯貴的人,無法永久保持榮。晉.傅玄〈吏部尚書箴〉:「貴無常,賤不恆卑。不明厥德,國用顛危。」
至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為貴。漢.荀悅《前漢紀.卷一九.宣帝紀三》:「出門則乘駢輜,下堂則從傅母,進退則鳴佩玉,內飾則結紉綢繆。此則至至貴所以自斂,制不自恣縱之義也。」
師重教(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重教係大陸地區為弘揚民族文化與道德精神,對教師及其工作表達崇敬之社會用語,意為重師長,重視教育事業。
  師,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重教,是對教育事業、教師工作的重視。大陸地區自一九七八年後,對以往一段時期內輕視知識分子作用之做法展開批評,尤其深惡痛絕文化大革命中對知識分子和教育事業之摧殘,故其政府與民眾都有師重教的呼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位高貴顯要。《管子.明法解》:「故其法令明而賞罰之所立者當,則主顯而姦不生。」《三國演義》第二二回:「先帝母昆,墳陵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祭祀時陳列在最前的酒杯。《禮記.郊特牲》:「黃目,鬱氣之上也。」唐.孔穎達.正義:「祭祀時列之最在諸之上,故云上也。」
2.奉、崇。《史記.卷三九.晉世家》:「十二年冬,齊頃公如晉,欲上晉景公為之,景公讓不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敬年老的人,如:「我們要老敬賢。」
2.位高年老的人。《北史.卷五三.万俟普傳》:「初,神武以其父普老,特崇禮之,嘗親扶上馬。」
3.父母。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七.窮通.司徒中山祝恬》:「家上有老,下有弱小,願相隨。」
4.佛教用語。指年老德的僧人。唐.義淨《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三.二十五師資之道》:「但老之處多座須安,必有人來准儀而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