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衝動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和席勒(F. von Schiller)皆有遊衝動說之主張。康德認為藝術的美的創造,是從遊的本能出發,和實際生活毫無關係,而在消耗了生活上的剩餘精力之後,可以得到一種快感。席勒在〔美育書簡〕中也主張藝術是生命力餘裕的表現,而遊衝動的旺盛,則是人類文化進步的一種標誌。英國哲學家斯賓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主張無論人或動物,精力一旦有了剩餘,就要隨自己的心意往外發洩,這便是遊行為形成的原因;吾人因每日將精力用於日常生活的必要事務上,一有餘力,就想利用這分精力去從事藝術的創造活動,這是藝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劇節目的名稱。
聯合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聯合遊指遊的進行與別人合作,但合作的程度並不高。
  由人類遊行為的發展過程而言,三歲左右的兒童,與別人遊時的互動情形,是屬於聯合遊階段。此時期的因動作機能的發展漸趨協調平衡,已能獲得父母的允許走出家門與其他孩子一起遊,或是進入幼稚園就讀,開始有了團體生活的機會。此時與人合作的能力已經逐漸發展,玩遊時喜歡與人一起,並表現出少許的合作行為,但各自為政的情形仍很多。三、四歲以後,大都開始小群的遊,數人聯合進行遊,例如扮家家酒、捉迷藏等,不過其聯合程度並不高,如在遊過程中,而要求變換角色,遊的規則往往隨著遊群中能力、勢力較優的小孩的意思而變動,遊的成員往往因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帥的部下。清.王猷定《湯琵琶傳》:「下顏骨打者,善戰陣。」
要知道文大意,做人要懂得待人處世的道理。例:老古人講:「看愛知文大意,做人愛識人情義理。」哪有人像佢恁樣專門做傷天害理个事情。(古人云:「看要知道文大意,做人要懂得待人處世的道理。」那有人像他這樣專做傷天害理的事情。)
非同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別重要、嚴肅的事,不同於兒童的遊玩笑。《紅樓夢》第六五回:「但終身大事,一生至一死,非同兒。」
提著影人子上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好歹別戳破這層紙。影是藉燈光在紙幕上顯出影子來的偶人,戳破了紙,就沒可唱了。比喻不要揭去假面具,不要揭穿老底暴露出真相。《紅樓夢》第六五回:「你不用和我花馬弔嘴的。清水下雜麵,你吃我看,見提著影人子上場──好歹別戳破這層紙兒。你別油蒙了心,打量我們不知道你府上的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院。舊稱放映電影或表演劇、歌舞讓觀眾觀賞的地方。例:街項該家園既經開了十過年了。(街上那家院已經開了十多年了。)
練習性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練習性遊亦稱功能性遊,三歲前的兒童所玩的遊通常屬之;亦即當兒童的動作機能達到某種程度成熟時,隨著某種新功能的運用,就會有一種新遊配合出現。如當嬰兒雙手的控制作用發展得很好了,可以抓物時,就開始會握持物品,於是出現了把弄玩具的遊方式;到了能翻身、爬行時,運用此種機能,又開始發展出新的遊,同時透過這種遊,可以使得那段時期正在發展的動作機能,得以反復練習,使之更為成熟,而促使下一階段身體機能的發展。例如:當嬰兒會翻身時,就喜歡不斷的翻身,並且玩得很快樂,由此可促使翻身的動作更為熟練,並導引其後之爬行、坐立等身體機能的發展。
葉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賭博用的紙牌。清.趙翼《陔餘叢考.卷三三.葉子》:「品外錄:唐國昌公主會韋氏族于廣化里,韋氏諸家好為葉子。歐陽公亦云唐人宴聚盛傳葉子格,袁文謂此唐之讖也。」也稱為「鬥牌」、「葉子格」。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