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60.85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遊是參與者在運用智慧,努力達成挑戰目標時,遵循制定的規則與程序的一種活動。它具有某種型式的競爭以決定勝負名次。遊的規則與現實不同,正因為如此才使得遊具備趣味性與娛樂性,大多數人似乎部喜歡偶爾忽略日常生活的約束,嘗試人為制定的規則。在遊中為了達成目標通常需要競爭,競爭的型態可以是個人對個人,如二人對奕;團體間的比賽,如小組猜謎遊;或是個人自我挑戰,如打電動玩具試圖超越以往的紀錄。當遊者精於此術時,即是與遊的設計者競爭。然而競爭並非達成遊目標的必要手段,像溝通遊、幻想遊及遭遇遊等系列活動都是參與者同意暫時拋開正常的人際溝通規則,以達成自我了解、同理心、敏感度及領導能力的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稱違反真理,對善法的增長沒有任何利益的言論。《中論》卷一:「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能說是因緣,善滅諸論。」
強盜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惡作劇。強盜即是惡人,惡人演所以叫「惡作劇」。如:「這般胡搞豈非強盜演──惡作劇嗎?」
益智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夠促進智慧成長的遊即益智遊。兒童在遊中接收環境刺激,運用其認知基模(schema)來遊,或由遊經驗中擴充他的經驗而獲得概念的學習、知識的增加或創造的啟發。
  皮亞傑(J. Piaget)認為由兒童所呈現的遊型態可以看出其認知發展的能力。事實上,遊不僅可以反映兒童的認知發展,也可以促進認知發展。認知是個體本身適應環境的過程,即同化(assimilation)與調適(accommodation)之間求得平衡。遊使兒童處在一種不平衡的狀態,在遊過程中同化作用大於調適作用,透過遊練習並鞏固最新的技巧,進而達到熟練的程度。
  韋考斯基(L.S. Vygo...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劇極為愛好而入迷的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職業性的業餘劇演員與樂師所做的劇演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碼。演出的劇名稱。
兒童平行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童平行遊是派登(M.B. Parten)兒童社會遊行為發展的階段之一。平行遊是指幼兒在遊時,雖然仍是獨自地玩自己的玩具,但因其與鄰近兒童的玩具相同、遊近似,所以看起來似乎是與其他幼兒「一起」玩。然而,實際上幼兒們還是各玩各的,也不會想嚐試影響他人的活動,彼此互不相關,如可能在其他的孩子所玩的積木區建構他自己的積木。事實上,每個兒童都在自己的遊中自得其樂;這是一種平行的遊方式。兩歲半至三歲半的幼兒多進行平行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劇演出的舞臺。《儒林外史》第四回:「來到南海縣前一個關帝廟前臺底下,和尚同婦人拴做一處。」《紅樓夢》第一一回:「現叫奴才們找了一班小兒並一檔子打十番的,都在園子裡臺上預備著呢。」
打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藝人新到一地表演,前幾天所演的劇目。因希望一炮而紅,打響知名度,故打炮必為藝人最擅長的劇目。如:「臺灣女花臉王海波,紀念恩師巡迴演出,均以《鍘美案》作為每站亮相的打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