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務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訊教育活動計畫之擬定事項。2.行政電腦化軟硬體管理與維護事項。3.網際網路管理與維護事項。4.電腦教室軟硬體管理與維護事項。5.辦理教師資訊素養研習事項。 參考資料(註一)吳清山著:《學校行政第六版》,台北:心理出版社,2011年10月。頁233-269。(註二)任晟蓀著:《學校行政實務. 處室篇、法規篇》,台北:五南出版社,2012年5月。頁48-114。 關建字中文關鍵字:教務處英文關鍵字: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教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學校教室中,供教師用的桌子。
資訊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確更新與維護常用的軟體。 1-2-5 能瞭解資料安全的維護並能定期備份資料。 2-2-1 能遵守電腦教室(或公用電腦)的使用規範。 2-2-2 能操作視窗環境的軟體。 2-2-3 能正確使用儲存設備。 2-2-4 能有系統的管理電腦檔案。 2-2-5 能正確操作鍵盤。 2-2-6 能熟練中英文輸入。 3-2-1 能使用編輯器進行文稿之編修。 3-2-2 能操作印表機輸出資料。 3-2-3 能操作常用之繪圖軟體。 4-2-1 能操作常用瀏覽器的基本功能。 5-2-1 能遵守網路使用規範。 第三階段(國小五至六年級) 本階段...
造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戲稱胡鬧的行為。[例]老師剛離開教室沒多久,學生們就開始造反了。
班級常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班級常規(classroom rules)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班級常規(classroom rules)旨在建立可接受的學生行為標準,藉以塑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有效的班級經營者通常會制定明確扼要的班級常規,同時將其公告於教室中讓所有的學生瞭解,從而引導學生的行為。 內容說明Kauchak和Eggen(2006)的研究發現,在建立班級常規的過程中,隱含了潛在的教育效果,讓教師協助學生思考他們本身的權利和責任。值得關注的是,教師藉由班規的建立,師生確立了行為的標準,不但可以有效地增進班級經營的預...
國立基隆商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綜合職能科實用技能班 校史1949年7月8日創立基隆市立商業補習學校(中級部),借基隆市信義國民學校教室數間為臨時校舍。1952年成立高級部。1957年改制為基隆市立高級商業職業學校,並附設商業職業補習學校。原基隆市立中學劉銘傳路校舍移交本校使用。1960年座落於基隆市紫薇峰中正公園內新建校舍三層一棟落成,並明訂是日為校慶日。遷入新校舍,將原基隆市立中學劉銘傳路校舍移交新成立基隆市立第二中學使用。1968年配合政府省辦高中,縣市辦初中政策並增設工業類科,改制為台灣省立基隆高級商工職業學校。校區遷至七堵現址(原基隆市立第一...
資訊融入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材、教法、甚至於評量,都可利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其應用的範圍有教學大綱提示、班級及學生資料管理、虛擬教室、補充教材、學生自學教材、線上測驗與評量、學生作業、競賽活動、師生互動、以及親師溝通(江羽慈,2003年)。
國立宜蘭高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議長甘阿炎先生兼任,暫借宜蘭中學初中部上課。民國四十二年十月黃樹雲先生奉派掌理校務,校舍改借光復國小教室上課,教師寄名中山國小支薪,至五十二年止結業九屆,學生一八四名。二、縣立商業職業學校階段民國五十二年三月在延平里購地三甲建築校舍,七月奉准正式成立「宜蘭縣立宜蘭商業職業學校」招收高、初級部學生,原補校 附設於本校,並增高級部仍由黃樹雲先生掌理校務。民國五十六年黃校長他調,省派顧大榮先生接任校長。三、改隸省立商業職業學校五十七年八月,奉准改隸省立並停招初中部。五十九年八月最後一屆初商畢業,同時奉令改制為「台灣省立宜蘭高級...
國立羅東高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組,東側一、二、三廁所整修。九十三年西側教學大樓二、三樓廁所內部重新設計改建。實習工場、風雨走廊、教室走廊、辦公室增設美術品展示空間,營造美化校園情境。九十四年增設敬業樓一至五樓無障礙電梯,便利技能檢定報名之肢障生與社會人士。獲得教育部中部辦公室核准,補助231,551,000元,改建教學大樓。九十五年八月張長賢校長榮退,由許明文校長接任。九十六年興建教學大樓破土動工。四十週年校慶系列活動。九十七年興建教學大樓A棟歡喜入厝。九十八年行政大樓、校園公共藝術落成。九十九年應屆畢業生丙級證照突破1000張,乙級證照突破100...
生態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容說明(一)生態模式的四個假定1.假定一:處理應關注於整個的生態系統模式除關注於兒童外,兒童所處教室、同儕關係、家庭、社區及物理環境也要考量,注重整個生態系統對改變兒童行為的影響,各種處理方式須在各種不同層面環境中實施之,學生問題行為的處置,除從學生個人心理特質、生理因素著手外,學生所處的生態環境(班級情境)亦是一個重要因素。2.假定二:行為生態中的處理可能會有複雜且非預期的結果出現生態中任何一種行為變化,均會影響整個系統,因而一種「簡單」的處理也會有不是人們原先所預期的結果出現,如兒童在家抗拒行為減少了,但在學校中...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