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90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五十步笑百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則是一樣,不必彼此譏笑。<註2> 【由來】戰國時代,各國以攻伐為事,以致兵連禍結,人民塗,孟子於是便周遊列國,想說服一些國君來挽回這好戰的風氣。梁惠王是個好戰的國君,他往往為了一點小事情就和他國打仗。有一次,孟子來到了梁國,就去見梁惠王,惠王問他:「我對於國家大事,總算是做到盡心盡力了。如果河內(古代總稱黃河以北為河內)收成不好,有了災荒,我就把河內的災民移到河東去,同時還把河東的糧食調濟河內;要是河東收成不好,遭了災荒,我也照樣辦理。我看鄰近各國的國君,沒有一個能夠像我這樣愛護百姓,然而鄰近的百姓不見得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鉗物的工具,有的有柄。如:「髮夾」、「衣夾」、「火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動物因生理缺陷或疾病而喪失語言的功能。如:「聾啞」。《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豫讓傳》:「豫讓又漆身為厲,吞為啞。」
少不更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罪了他,於是被捕。在被押解赴刑場途中,經過帝王祖廟,周顗破口大罵說:「王敦這個奸臣使國家傾危,生民塗,希望上天顯靈,讓他早點遭到報應!」話還沒說完,衙役便用戟(ㄐㄧˇ)搗得他滿口是血,但周顗並未顯露畏懼之色,仍從容自若地受刑。「君少年未更事」一語,後來濃縮成「少不更事」,用來形容年紀輕,閱歷淺薄。而「更事」一詞在晉朝之前已見於文獻。據《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記載,曹操曾對人說:「吾預知當爾,非聖也,但更事多耳。」意為:我能預知事情的發展,並不是因為我超凡入聖,不過是經歷世事豐富而已。
撥亂反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見「撥亂反正」條。 01.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一折》:「實不相瞞,區區見五代之亂,天下塗極矣,常有撥亂反治之志,奈無寸土為階。」 02.明.瞿式耜〈不敢輕離西土疏〉:「伏念臣迂愚陋質,譾劣庸才,既無撥亂反治之能,時深妨賢病國之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熱灰、灰燼。《戰國策.秦策一》:「犯白刃,蹈煨。」《新唐書.卷八三.懿宗八女傳》:「咸通十年薨。……又許百官祭以金貝、寓車、廞服,火之,民爭取煨以汰寶。」
口是心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抱朴子.內篇.黃白》又桓君山言漢黃門郎程偉,好黃白術,娶妻得知方家女。偉常從駕出而無時衣,甚憂。妻曰:「請致兩端縑。」縑即無故而至前。偉按《枕中鴻寶》,作金不成。妻乃往視偉,偉方扇燒筩,筩中有水銀。妻曰:「吾欲試相視一事。」乃出其囊中藥,少少投之,食頃發之,已成銀。偉大驚曰:「道近在汝處而不早告我,何也?」妻曰:「得之須有命者。」於是偉1>日夜說誘之,賣田宅以供美食衣服,猶不肯告偉。偉乃與伴謀撾笞2>伏之,妻輒知之,告偉言:「道必當傳其人,得其人,道路相遇輒教之;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雖寸斷支解3>而道猶不出也。」偉逼之不止,妻乃發狂,裸而走,以泥自塗,遂卒。 〔注解〕 (1) 偉...
一落千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韓愈〈聽穎師彈琴〉詩(據《全唐詩.卷三四○.韓愈》引)昵昵1>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皇2>。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3>。自聞潁師彈,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溼衣淚滂滂。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置我腸。 〔注解〕 (1) 昵昵:音ㄋ|ˋ ㄋ|ˋ,親近的樣子。 (2) 鳳皇:即「鳳凰」。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稱為「鳳」,雌的稱為「凰」,為象徵祥瑞的鳥,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 (3) 絲篁:琴瑟和簫管等樂器。後借為音樂的代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加熱使物體發生變化。如:「燒飯」、「燒水」、「燒」、「燒磚」。
雪上加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雪中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