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97.3005 ms
共 10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焦點團體訪談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往往受到當時團體情境左右,而對資料確定性造成影響 貳、焦點團體訪談法之種類分類的原因:研究者依據研究目的與研究對象特質將之作彈性運用。種類有:完全團體、迷你(小)團體、電話團體。 區別種類 人數 主持人 引導方式完全團體 8~12 有經驗的主持人利用團體動力與技巧迷你團體 4~6 有經驗的主持人利用團體動力與技巧電話團體 不一定 電話各種類之異相同:(1) 預先設定團體導論之議題:根據研究目的和問題,預先設定團體...
|
瑞文氏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解有段差距,而由於瑞文氏測驗是以圖形的方式進行測驗,較能維持文化公平性。測驗於1938年發展完成,目的是提供測量斯皮爾曼(spearman)的共同因素(g因素),此測驗所測到的唯一變項是spearman的g因素,所測量到的是抽象推理能力,且與個人的常識和先前經驗完全無關,因此當時多數歐美心理學家都認為它是測量g因素的最佳測驗。(註1.2) 測驗方式測驗是由一連串選擇題組合而成,所有題目都遵循同樣的基本原則。每道題目都透過矩陣的方式表徵一組知覺的類推,矩陣中每行與每列透過某些有效的關係加以連接,每個矩陣右下角的部分都是缺...
|
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量詞。計算車子數目的單位。[例]三輛車、一輛牛車
|
捷足先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行動最快者先達到目的。參見「疾足先得」條。如:「唯有洞燭機先的人,才能捷足先登」。
|
德行倫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行倫理學(virtue ethics)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學是一種目的論的倫理學,揭櫫人生以追求幸福或至高善為終極的目的,重視人生價值的全面實現或完成,因此他的倫理學也被稱為「幸福論」。這個幸福只有在個人本有能力,本性的潛能都得到全面的開展時,所謂德行,就是個人本有能力的卓越化與良好人際關係的滿全,德行是幸福人生的核心,兒童應該從小就接受道德訓練,對人生的要求作出回應。他認為,只有藉由不斷行善,才能變成有德的人。我們一般談到道德教育,多半是指稱品格教...
|
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印度思想中的世界創造原理。為梵語brahma的音譯。古印度婆羅門教認為梵是無所不在的最高實體,修行者最終極的目的就是與之合一。將其神格化則成為宇宙間最高的神,佛教將其歸為天界中的一類。
|
抱薪救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抱著木柴去救火,比喻處理事情的方法錯誤,既無法達成目的,反而情勢更為惡劣。比喻用錯方法,而致禍害加深。#語出《戰國策.魏策三》。
△「潑油救火」
|
心理社會理論_艾里克森(E._Eriks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得內疚或壓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中心任務: 認同正面後果: 能發起活動並喜愛學習自我品質: 目的重要關係: 家庭 童年中期(6-10歲)社會心理危機:勤奮對自卑正式進入學校的時期。此時適時的鼓勵很重要,若父母期望過於高不可攀,可能造成兒童的自卑心理。中心任務: 教育正面成果: 獲得學習能力,成就感自我品質: 能力重要關係: 學校 青春期(11-18歲)社會心理危機: 自我認同和角色混淆此階段要解決認定與認定混淆的衝突。在這個時期,需要弄清楚「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以這個「自我認定的形象」為基準來探索未來。反...
|
激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激勵(motivating)的意義2 激勵的功能3 士氣(morale)3.1 激勵士氣的目的和影響因素3.2 激勵士氣的方法3.3 士氣測量4 激勵的研究途徑4.1 激勵的內容理論(content)4.1.1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Need Hierarchy Model)4.1.2 ERG 理論4.1.3 激勵保健理論/雙因子理論(Motivation-Hygiene Theory)4.1.4 麥克郎需求理論(Theory of Needs)4.1.5 目標設定理論(Goal-Setting Theory)4....
|
逕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接行動而不必考慮其他因素。[例]本次聚餐,不另定集合地點,請各位逕行前往目的地會合。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