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只、僅。《荀子.勸學》:「口、耳之閒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元.關漢卿《竇娥冤.楔子》:「端雲孩兒打呵,看小生面則罵幾句。」
顛沛流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顛沛流離」係由「顛沛」及「流離」二語組合而成。 「顛沛」出自《論語.里仁》,內容記錄孔子說過的一段話,他主張人們應用正當的方法去取得富、貴,遠離貧、賤。君子如果失去仁德,還能被稱為是君子嗎?一個真正的君子無論是在倉卒之間,或是在世道衰亂、人事挫折的環境中,都會守住仁德,不會做出違背仁德的事情。 「流離」則是出自《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先是貶低外族,開啟戰端;之後又一味仿古,更改既有的制度法令,末年又遇到乾旱穀物歉收,一時間天下動亂,百姓生活陷入困境。王莽認為田地會沒水灌溉,作物遇上霜害和蝗災,導致連年災荒,加上外族侵犯,盜賊群起,使得百姓流亡離散,都是因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可以、應。如:「只好如此」、「正好試試」。《官場現形記》第五一回:「刁邁彭屈指一算,後任明天好到,便約張太太三天回音。」
悲天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德宗時,有個叫陽城的人擔任諫議大夫,主司規諫天子的職務。他學問很好,飽讀詩書,卻不常發言。當時與他同朝為官的韓愈看不過去,認為以他的學識,應多給予皇帝意見,作好諫官的職務。於是寫了〈爭臣論〉這篇文章,譏諷陽城沒有盡到職責。陽城當時看了並不以為意,但後來大臣裴延齡誣陷忠良,陸贄等人遭到罷黜。陽城便上疏指責裴延齡,論述他的罪狀,替陸贄等人申訴,並極力阻止德宗任命裴延齡為相。由此看來,韓愈的這篇文章應當發揮了功效。〈爭臣論〉整篇文章採設問法,假設有人問關於陽城的問題,韓愈再一一解答,表述自己對陽城的看法。陽城和一般官員不同,他高中進士後,反而隱居在中條山,不出來作官。很多人仰慕他的學問與情操,前...
休戚與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關係密切,憂愁喜樂、禍害幸福都關聯在一起。形容彼此同甘共苦。語本《國語.周語下》。 △「休戚相關」
付之闕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指某些應有的卻仍缺乏。如:「目前有些偏鄉學校的資訊教學設備,尚付之闕如。」
退避三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耳說:「奴僕和玉帛,楚國本來就有;珍禽異獸的羽毛皮革,則是楚國的特產。這些東西您多得是,我實在是不知怎麼回報您!」楚成王說:「雖然如此,還是說說可以報答我的方式吧!」重耳於是回答說:「假使托您的福,讓我得以回到晉國,萬一將來晉、楚之間發生戰爭,雙方軍隊相遇於中原,那我一定會要我的軍隊向後撤退九十里,來報答您的恩惠。如果這樣還不能得到您的諒解,楚軍仍然繼續進攻,那我也只好拿起弓箭,和您相對抗了。」後來從言裡的原文「辟君三舍」演變出「退避三舍」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主動退讓,不與人相爭。
胸有成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歧路燈》第六五回:「盤算譚紹聞的事,怎麼處,胸中已有成竹。」
趾高氣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過,在《戰國策》中,除了「舉足之高」的用法又接以「志之揚」,語義較完整。後來「趾高氣揚」這個成語應就是從《戰國策》演變而出,用於形容人驕傲自滿、得意忘形。
風塵僕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塵僕僕」係由「風塵」及「僕僕」二語組合而成。 「風塵」是出自漢.秦嘉〈與妻書〉。秦嘉,字士會,東漢隴西人。桓帝時,秦嘉為郡上計簿吏,因此須向中央報告郡境內所有統計數據。有次,妻子徐淑因病返回老家,來不及當面告別,於是互贈詩文抒發思念之情,《玉臺新詠》即收錄有秦嘉〈贈婦〉詩三首。〈與妻書〉一文裡提到「當涉遠路,趨走風塵。」寫的是:出差的路途遙遠,一路上必然勞頓地趨走在風沙塵土中。 「僕僕」則是出自宋朝高斯得〈經筵進講故事〉。文中指出近年來,士大夫汲汲於爵祿名位的追求 形成一種風氣,廉恥道德為之淪喪。也因為這樣,使得近來負監督糾彈諫諍之責的臺諫官員,「既往後來,僕僕道路」,也就是往返奔波,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