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2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頓巴敦橡園會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九四四年八月至十月,中、美、英、蘇等國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頓巴敦橡園所舉行的會議,討論戰後世界永久和平安全機構的問題,確定後並公布了聯合國組織草案。
|
教育最高審議會(法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國教育最高審議會係教育部對有關教育問題的最高諮詢機構。其主要任務為對有關公眾教育之目標與功用的執行情形提供意見;對足以引起爭議的教育案件做裁定與懲戒。其設立係根據法國一九八九年七月十日〔教育導向法〕之規定,合併且取代原先已有之國家教育最高審議會和一般與技術教育審議會(Conseil de L'enseignement général et technique)之任務,藉以改進原先此二組織代表性不足之缺點。
其職權根據一九九○年六月七日第九○一四六八部令規定,就下列事項提供意見:(1)攸關教育公共服務之目標與功能;(2)攸關課程、文憑頒發之審驗以及學校教育法令;(3)攸關私立... |
石渠閣議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石渠閣議經」是西漢宣帝為解決經說紛歧的問題,於甘露三年(西元前51)五月在石渠閣(宮中藏書之所)召開的一次經學評議會議。漢初經學原本崇尚「微言大義」,期以經學中合蘊的理想來引導實際政治。自漢武帝設五經博士,立太學,研究經學者日漸增多,經學趨於多元化,各種不同的說法歧異愈來愈大,不免形成紛爭。為了解決這種紛歧現象,漢宣帝便召開了石渠閣議經之會。與會者包括各派經學專家,據〔漢書.儒林傳〕可考者有二十二人,包括:易學--博士施讎、黃門郎梁丘臨;書學--博士歐陽地餘(歐陽高之孫)、博士林尊(歐陽高弟子)、譯官今周堪(夏侯勝弟子)、博士張山拊(夏侯建弟子)、謁者假倉(張山拊弟子;詩學--淮陽中尉韋...
|
非官守議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香港政府從社會各階層所選出的專家,須經英國女王委任,任期兩年,擔任質詢法案的工作。
|
特利騰大公會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主教會第十九次大公會議,從一五四五年十二月十三日開始至一五六三年十二月四日止,含四階段共二十五場會議,中間經歷過三位教宗。這個蘊釀了二十五年的大公會議召開的目的,除了規定並澄清羅馬公教的教義之外,最主要的還是教會內部的全盤改革。
二十五年的醞釀時期:自從一五二○年教宗里奧十世(Leo X, 1475~1521)譴責馬丁路德的四十一道命題之後,德國(作為宗教改革的發源地)的查理五世(Charles V, 1500~1558)皇帝對大公會議的召開很是殷切。不過正由於政治權力的介入使當時的教宗克里門七世(clement VII, 1478~1534)感到遲疑不決。直至保祿三世(P... |
複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已經決定的事再提出來討論。如:「這個案子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有必要再提出複議。」
|
磋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量協議。如:「為了使雙方利益均享,經反復磋議,終於達成協定。」
|
集體審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集體審議(group deliberation)首先,審議既非演繹,也非歸納。它不是演繹的,因為它是處理具體的個案,具體個案不可能單憑運用某一原理處理得好,差不多每個個案都要運用多種原理才能解決;它也不是歸納,因為審議的目的不是得出某種概括或解釋,而是作出在特定情境中行動的決策。其次,審議是複雜而又繁重...
|
議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討論禮制的得失因革。《禮記.中庸》:「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
|
物議沸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輿論喧譁,眾議紛紛。《明史.卷一八八.張文明傳》:「物議沸騰,畏堂莫敢與難。」《鏡花緣》第八八回:「今忽急急冒然而來,第恐舉止孟浪,物議沸騰,於二位大有不利。」也作「物論沸騰」。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