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院制會國家的立法機關之一。猶各國的上院,民主國家如美國稱為「參院」。
石渠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石渠閣經」是西漢宣帝為解決經說紛歧的問題,於甘露三年(西元前51)五月在石渠閣(宮中藏書之所)召開的一次經學評。漢初經學原本崇尚「微言大義」,期以經學中合蘊的理想來引導實際政治。自漢武帝設五經博士,立太學,研究經學者日漸增多,經學趨於多元化,各種不同的說法歧異愈來愈大,不免形成紛爭。為了解決這種紛歧現象,漢宣帝便召開了石渠閣經之會。與會者包括各派經學專家,據〔漢書.儒林傳〕可考者有二十二人,包括:易學--博士施讎、黃門郎梁丘臨;書學--博士歐陽地餘(歐陽高之孫)、博士林尊(歐陽高弟子)、譯官今周堪(夏侯勝弟子)、博士張山拊(夏侯建弟子)、謁者假倉(張山拊弟子;詩學--淮陽中尉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會組織中的主席。由員互選產生,有一定的任期。對外代表全會,對內綜理會會務,維持場秩序,並整理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周代八辟法之一。五族之內及外親之有服者,有罪則之,以期減免。見《周禮.秋官.小司寇》。
2.商婚事。《三國演義》第五四回:「中年喪妻,大不幸也。骨肉未寒,安忍便親?」《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請個地理先生,擇地殯葬了王氏棺訖,那時便漸漸有人來親。」
教育最高審會(法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國教育最高審會係教育部對有關教育問題的最高諮詢機構。其主要任務為對有關公眾教育之目標與功用的執行情形提供意見;對足以引起爭的教育案件做裁定與懲戒。其設立係根據法國一九八九年七月十日〔教育導向法〕之規定,合併且取代原先已有之國家教育最高審會和一般與技術教育審會(Conseil de L'enseignement général et technique)之任務,藉以改進原先此二組織代表性不足之缺點。
  其職權根據一九九○年六月七日第九○一四六八部令規定,就下列事項提供意見:(1)攸關教育公共服務之目標與功能;(2)攸關課程、文憑頒發之審驗以及學校教育法令;(3)攸關私立...
頓巴敦橡園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九四四年八月至十月,中、美、英、蘇等國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頓巴敦橡園所舉行的會,討論戰後世界永久和平安全機構的問題,確定後並公布了聯合國組織草案。
集體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集體審(group deliberation)首先,審既非演繹,也非歸納。它不是演繹的,因為它是處理具體的個案,具體個案不可能單憑運用某一原理處理得好,差不多每個個案都要運用多種原理才能解決;它也不是歸納,因為審的目的不是得出某種概括或解釋,而是作出在特定情境中行動的決策。其次,審是複雜而又繁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量協。如:「為了使雙方利益均享,經反復磋,終於達成協定。」
非官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香港政府從社會各階層所選出的專家,須經英國女王委任,任期兩年,擔任質詢法案的工作。
特利騰大公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主教會第十九次大公會,從一五四五年十二月十三日開始至一五六三年十二月四日止,含四階段共二十五場會,中間經歷過三位教宗。這個蘊釀了二十五年的大公會召開的目的,除了規定並澄清羅馬公教的教義之外,最主要的還是教會內部的全盤改革。
  二十五年的醞釀時期:自從一五二○年教宗里奧十世(Leo X, 1475~1521)譴責馬丁路德的四十一道命題之後,德國(作為宗教改革的發源地)的查理五世(Charles V, 1500~1558)皇帝對大公會的召開很是殷切。不過正由於政治權力的介入使當時的教宗克里門七世(clement VII, 1478~1534)感到遲疑不決。直至保祿三世(P...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