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40.6267 ms
共 16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非物質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物質主義又名非物質論、精神論(spiritualism),有時也稱為心智論(Mentalism)。非物質主義這個名詞主要是由哲學家柏克萊(George Berkeley, 1685~1753)所使用,認為物質世界不具實在性,知覺亦非被動的反映物質特性。柏克萊反對唯物論的看法,不承認物質的獨立性;他主張精神才是實在的、獨立的、自主的,因此不是物質存在並形成觀念,而是精神產生意識,物質可說是不存在的抽象概念或依附於觀念上。觀念存在於心靈內,並為其所知覺,由此而形成知識。精神的終極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因此柏克萊提出的非物質主義,反映了他的神學思想及主觀唯心論(Subjective Ideali...
|
非慣性座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座標系本身帶有加速度變化者稱為非慣性座標。非慣性座標系內,物體運動無法單純滿足牛頓力學之慣性定律,即在無外力作用下靜者無法恆靜,動者亦無法維持等速直線運動。非慣性座標系內力學分析須考慮相對運動(relative motion)效應。
|
非正式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正式測驗是指未按測驗的標準化程序而編製的一種測驗,這種測驗通常沒有建立常模,也未經過信度、效度的考驗。例如教師依自己教學的需要而自編的測驗即是,故又稱教師自編測驗(teacher-made test)或非標準化測驗(non-standardized test)。
非正式測驗的編製過程、實施、記分與解釋,較缺乏標準化,所以比較主觀,但仍可作為評量的工具。其特色是可以考慮到教學目標和班級個別差異的因素。 |
非智力因素個別差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智力因素個別差異(nonintellectual factors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歷來心理學家對智力一詞的解釋,各家意見極為分歧。在心理學上正式研究智力並編製智力測驗,完全是基於教育上的需要而開始的。由於在校學生智力高低懸殊,形成教師教與學生學兩方面的困難,因而開始嘗試編製測驗,用以評鑑學生智力,並根據測驗結果進而因材施教。準此而論,教育心理學上所謂非智力因素個別差異概念中的“ |
豈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難道不是。表示反詰的語氣。漢.趙曄《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蘆中人,蘆中人,豈非窮士乎。」
|
非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洲名。阿非利加洲的簡稱。參見「阿非利加洲」條。
|
非制約反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巴夫洛夫(I.P. Pavlov)用狗所作的唾液分泌的古典制約學習實驗中,非制約反應是指個體不需經過學習就對非制約刺激產生的反應。例如,在巴夫洛夫實驗中,狗見到肉粉(非制約刺激)而自然產生的分泌唾液的反應就是非制約反應。非制約反應可能是本能的,也可能是學得的。
|
非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違法、不合法。如:「販毒是非法的行為,人人可以檢舉。」清.徐珂《清稗類鈔.棍騙類.上海地棍之拆梢》:「拆梢者,蘇、滬為多,而滬尤甚。蓋以非法之舉動,恐嚇之手段,借端敲詐勒索財物之謂也。」
|
撥弄是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對立的兩方面搬弄挑撥的言語,使其不和睦。如:「對付那種喜愛撥弄是非的人,你根本不須跟他客氣。」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