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9.26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嘆為觀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嘆為觀止2 古例3 相似詞3.1 相反詞4 例句 嘆為觀止清 錢泳【履園叢話˙石山】:「若江寧之燕子磯、鎮江之金要焦兩山,、、、、皆不足奇,得此而嘆觀止矣。」觀止,所看到的事物皆盡善盡美,沒有再好的了。讚嘆所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無法加以描述。 古例春秋 魯 左丘明 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召季札觀樂於魯,見舞韶簫者,曰:『德治矣哉!……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譯文請季札在魯國欣賞音樂,季札看見樂者隨韶樂而起舞便說:「德行已經達到最好的了!......看到這裡已經好到極點了!如果有其他的音樂,我不敢請求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美好。《呂氏春秋.冬紀.至忠》:「申公子培其忠也,可謂穆行矣。」《晉書.卷九三.外戚傳.王濛傳》:「豈可令涇渭混流,虧清穆之風。」
1.古代宗廟神位排列的次序,左為昭,右為穆。《左傳.僖公五年》:「虢、虢叔,王季之穆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製作陶器時所用的轉輪。《漢書.卷五六.董舒傳》:「夫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表示比較。《呂氏春秋.秋紀.愛士》:「人之困窮,甚如饑寒。」
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合適、和諧。《淮南子.說林》:「梨橘棗栗不同味,而皆調於口。」《漢書.卷五六.董舒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
道聽塗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尼,春秋魯人。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開平民教育先河。孔子是一個很嚴謹的學者,對學生品行的要求甚至超過他們在學問上的成就,在《論語.陽貨》中,孔子曾說:「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意思就是說,在道路上聽到的話,如果沒有查證就隨便傳揚出去,有德行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皇侃疏中對這句話加以解釋:「若聽之道路,道路乃即為人傳說,必多謬妄。所以為有德者所棄也。亦自棄其德也。」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想要對人講述道理,必先鑽研日久,有所心得,才能對人講述,在道路上隨便聽到的消息,一...
退避三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明.李開先〈遵巖王參政傳〉:「子生有奇資靈性,……年十三四,不惟盡通舉子業,而且多讀古人書,受學於媿虛易時中,媿虛謂當退避三舍。」
萍水相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汪廷訥《種玉記》第七齣:「公孫兄,與你萍水相逢,願交誼聯昆。」
孤注一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省濮陽縣西南,因古澶水所經而得名。澶,音ㄔㄢˊ。 (3) 準:寇準(西元961∼1023),字平,北宋華州下邽人。真宗時為相,契丹南侵,力主御駕親征,成澶淵之盟,封萊國公。後被讒,貶雷州而卒。仁宗時,諡曰忠愍。 2.「一擲」:※《晉書.卷八五.何無忌列傳》初,劉裕嘗為劉牢之參軍,與無忌素相親結。至是,因密共圖玄。……初,桓玄聞裕等及無忌之起兵也,甚懼。其黨曰:「劉裕烏合之眾1>,勢必無成,願不以為慮。」玄曰:「劉裕勇冠三軍,當今無敵,劉毅家無儋石之儲2>,摴蒱3>一擲百萬。何無忌,劉牢之之甥,酷似其舅。共舉大事,何謂無成!」其見憚如此。 〔注解〕 (1) 烏合之眾:比喻暫時湊合,無組織...
老馬識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齊相管,隨桓公出征,在回程時迷路,於是讓老馬走在前頭,其餘人馬跟隨在後,終於找到原路。典出《韓非子.說林上》。後稱經歷豐富練達的人。也作「識途老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