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曲突徙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霍氏在西漢時期是一個政治勢力十分龐大的家族,霍去病是漢武帝相當倚重的討匈奴大將,同父異母弟的霍光同時也備受武帝信任,並曾受遺詔輔佐少主昭帝,後又議立宣帝繼位,其女甚且成了宣帝的皇后,前後秉政近二十年,一手掌握朝中大權,連皇帝都要敬畏三分。霍光死後,霍氏家族更是專恣驕奢。大臣徐福深恐霍氏造反,便上書宣帝,建議壓抑霍氏,以免後患。不過當時宣帝並沒有採納他的意見。後來霍氏果然因陰謀造反遭到滅族,所有鎮壓有功的人都受到獎賞,只有徐福沒有得到任何表揚。有人便替徐福打抱不平,上書給皇帝說:「有一戶人家的灶,煙囪是直的,旁邊又堆著柴火。客人看見了,便勸那家的主人把煙囪改成彎的,然後把柴火移開,以免發生火災...
結草銜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結草」:《左傳.宣公十五年》秋七月,秦桓公晉,次于輔氏。壬午,晉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還。及雒,魏顆敗秦師于輔氏,獲杜回,秦之力人也。初,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輔氏之役1>,顆見老人結草以亢2>杜回3>,杜回躓4>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余,而5>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6>,余是以報。」 〔注解〕 (1) 輔氏之役:發生在輔氏的戰役。輔氏,春秋晉國地名。 (2) 亢:同「抗」,抵禦、抵擋。 (3) 杜回:秦國有名的大力士,生卒年不詳。 (4) 躓:音ㄓˋ,遇阻礙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侵奪。《莊子.漁父》:「諸侯暴亂,擅相攘,以殘民人。」《漢書.卷六四.嚴助傳》:「南夷相攘,使邊騷然不安,朕甚懼焉。」
窮兵黷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窮兵」,用盡全部兵力。語本《孫臏兵法.威王問》。「黷武」,濫行攻。語本《後漢書.卷七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劉虞》。「窮兵黷武」表示恣意運用兵力,發動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愛屋及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朝末年,武王討暴虐的紂王,與紂王的軍隊大戰於牧野(地約當今河南省淇縣南),贏得勝利。紂王後來自殺,結束了商朝,而開啟了周朝的天下。武王不知該如何對待殷商的遺民,就召集眾大臣們商議。姜太公說:「我聽說愛一個人,連他屋頂上的烏鴉都愛;而討厭一個人,就連他家的圍欄都討厭。您覺得這樣如何?」武王認為不好。召公說:「我覺得可以殺掉有罪的人,讓無罪的人活下來,這樣如何?」武王還是覺得不好。周公又說:「讓他們繼續過原本的生活,仍然住在原本的房子裡,從事原本的工作,不要有太大的變化,並且多舉用賢德之人,您覺得這樣如何?」武王聽了讚嘆不已,認為只有這樣廣闊的胸襟才能平定天下,於是決定採用周公的意見。後來「愛...
洛陽紙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1) 張華:西元232∼300,字茂先,西晉方城人。學業優博,辭藻溫麗,圖緯方伎之書,無不詳覽,吳有功,封廣武侯,長於政事,時人許之為「鄭國子產」。後為趙王倫所害,著有《博物志》。 (12) 班張之流:和班固、張衡同樣的一流作品。班固著〈兩都賦〉,張衡著〈二京賦〉,均描寫長安和洛陽的繁榮富庶。 (13) 洛陽:西晉首都,位於河南省西部的洛陽盆地內。
枕戈待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安頓好之後,他向當時尚未即位的晉元帝司馬睿表明復興中原的抱負,於是被任命為豫州刺史,自己招募兵馬北,並且發誓說:「如果不能光復中原,就像流逝的江水一去不回。」果真,他幾次打敗後趙石勒,光復了黃河以南的地方。劉琨知道他被任用後,在寫給親友的信上說:「我枕著武器等待天明,立志消滅叛逆的胡人,常常怕祖逖比我早一步握著鞭子馳騁沙場。」後來「枕戈待旦」被用來形容殺敵報國之心急切,隨時準備作戰。亦用來形容人全神戒備,絲毫不敢鬆懈。
靡靡之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靡靡之樂注音︰ㄇ|ˇ ㄇ|ˇ ㄓ ㄩㄝˋ漢語拼音︰mǐ mǐ zhī yuè釋義︰即「靡靡之音」。見「靡靡之音」條。 01.《韓非子.十過》:「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及武王紂,師延東走,至於濮水而自投,故聞此聲者必於濮水之上。」(源) 02.《史記.卷三.殷本紀》:「於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 參考詞語︰靡靡之聲注音︰ㄇ|ˇ ㄇ|ˇ ㄓ ㄕㄥ漢語拼音︰mǐ mǐ zhī shēng釋義︰即「靡靡之音」。見「靡靡之音」條。 01.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大進侏儒倡優,為爛漫之樂,設奇偉之戲,縱靡靡之聲。」 02.《南史.卷二.宋前廢帝本紀》:「事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傳達、傳布。《詩經.小雅.鶴鳴》:「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呂氏春秋.審應覽.重言》:「與仲父謀莒,謀未發而聞其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