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9.05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脈絡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此藉由脈絡效應來維持我們自身的知覺恆常性,不會因為環境的變動而有所不同。不同的脈絡效應可能有不同的內在作用機制與處理機制,而且由不同的神經網絡處理,但是基本原則都是取相對的反應作為輸出。
個人中心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諮商師,在這份關係中是相當一致且統整的。4.諮商師對當事人無條件積極的關注。5.諮商師同理當事人內在的參考架構,並嘗試將這份了解傳遞給當事人。6.諮商師至少對當事人表達某種程度的了解與無條件積極的關注。此學派所要表達的是將兒童是為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不是只著眼在他們「不會什麼」,而是重視他們「具備什麼」,讓兒童在這份關係的滋潤下充分地成長與茁壯,能自我了解、自我接納、自我指引,進而達到自我實現。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個人中心學派英文關鍵字:Person-Centered approac h 參考資料王文秀、田秀蘭等人著...
學校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形成具有獨特性的次級文化。學校文化是一種對立與統整互見的文化:教師與學生間的價值觀念、行為模式與內在期望都不可能一致,有時不免產生衝突與對立,所以要改造組織文化,價值信念是最深層也是最難改變的地方。學校文化是一種綜合性文化:學校文化一方面包括了世代間的文化,另一方面,又包括了校外與校內文化,因而是一種綜合性的文化。學校文化是一種兼具積極與消極功能的文化:學校文化中有些積極功能有助於教育工作的進行;但是也有些一步達成教育目的的因素所在。學校文化是一種可以有意安排或引導發展方向的文化:學校中的惡質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
情感反映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達時,回勾勒出先前的經驗以及情境。知覺系統層面:此類別即是對情感產生意識性的,以及意志的統合,屬於較內在且抽象的層面。 情感反應技術的功能幫助當事人察覺自己的情感協助當事人接納自己的情感諮商員可正確地了解當事人的情況,同樣的,當事人也能夠了解自己的狀況諮商員與當事人兩者間可建立起良好的諮商關係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情感反映技術英文關鍵字:Reflection of feeling 參考資料註1陳金定/著。諮商技術,2001年初版,頁41-70。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註2John McLEOD/著,李茂興、吳柏毅、黎士鳴/...
諮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心理輔導的歷程。專業諮商員在與案主直接面對面的情境下,根據需要,協助其解除心理困惑,面對現實,並得到內在自發的成長。
社會認知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認知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進行合作學習研究的學者視Bandura的社會認知論為最貼切的學習理論基礎之一。社會認知論被Robert Glaser譽為是近五十年來對教學影響最大的理論之一,此論點強調社會環境與內在認知活動二者,同時對學習有重大影響力。學習不僅是單一學習者內在概念改變或習得新的認知技能與策略,新學習的產生與鞏固極需社會情境中的同儕互動,尤其是模仿---社會認知論將之視為「學習」的同義詞。心理學理論致力於描...
機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機器的構造與運作原理。後泛指社會或自然現象的內在組織和運行的變化規律。
亞理士多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雕刻家採取行動的理念。四因當中,形式因與目的因最為重要,而且只存在於我們的觀念之中。因此,目的因是內在物自身本性的,而非某種我們主觀上強加其上的東西。 教育思想亞里士多德首揭「所有的人,天性上都有求知慾」,開始了他對教育的重視,其認為教育目的為一種生長的程序,沒有終點,唯一的終點為邁向「幸福」。以下說明亞里士多得知教育思想:文雅教育優於肉體的職業教育:受柏拉圖影響,認為心優於身,自由民的教育優於奴隸的教育,頭部的思考非手腳的活動可以比擬。教育計畫生育的考慮:其主張為政者應該考慮男女的適合結婚的年齡,男生37歲,女生18...
王禎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搖籃中搖出來的鄉土文學作家。他的小說雖然絕大多數以鄉土人物為題材,但卻大量使用現代主義(如意識流、內在獨白、語言的扭曲等等),甚至於後現代主義的手法(例如《玫瑰玫瑰我愛你》中的後設)。他善用嘲弄式的語言,描繪小人物進退兩難的困境,用冷酷的筆調讓人物作醜態百出的表演。但王禎和也能寫真正的悲劇,也能令人感動落淚,例如〈素蘭要出嫁〉。尉天驄認為,王禎和的小說依題材可以分為「以花蓮為中心,描寫下層社會的小人物」,以及「諷刺一些迎合社會的中產階級」 兩大類;前者數量較多,但多為短篇,後者則以長篇的《美人圖》(為短篇〈小林來台北〉...
行為主義取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饋學習就無從發生,所以增強是行為改變的有效方法。 結論行為學派重視外在環境對學習的影響,較忽略個體內在的心理活動,所以評量也是看個人外顯可觀察可量化的行為。操作制約就是指透過刺激反應的聯結與增強作用,協助學習者的習得對他有用的行為。顯然,學習與教學的差別,在於有無增強的情境。行為觀點在教學的具體應用就是編序教學,唯在六○年代中期式微。稍後的電腦輔助教學也是行為取向。史金納的主張於四○、五○年代達高峰,但至七○年代為認知取向所取代。然行為取向對教學設計的影響,如起點行為、行為目標的撰寫、表現評估的發展,及對教學歷程的量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