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認知能力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憶(memory):引起個體反應的刺激、事件、形象、意見等消失之後,個體仍能保留原反應的心理功能;對內在心理結構或大腦生理功能中假設的一種儲存訊息的系統,以及方便隨時使用的處理歷程;個體在環境中為適應生存需要,而對某些訊息予以收錄、儲存,以便隨時使用的處理歷程,如長期記憶、視覺記憶、聽覺記憶、工作記憶等。3.注意(attention):指個體對情境中的眾多刺激,只選擇其中一個或一部分去反應,並從而獲得知覺經驗的心理活動。4.概念(concept):指對人、事、物等概括性的意念。人們辨識事物與分類事物的思考都是以「概念」為...
形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指表面的、外在的。[例]這人只重外表形式,不重內在
害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素美(民85)綜合各家說法提出對害羞的定義:害羞是一種人格特質,此種人格特質的人在社會情境中容易產生內在主觀焦慮,傾向逃避可能會引發別人注意的情境,在社會互動中會抑制自己的行為表現,因此無法適當與人交往;常伴隨著消極的認知、負面情緒、不舒服的生理現象及笨拙的外顯行為。(六) Pilkonis(1997)提出害羞是種逃避社會互動的傾向,且不能適當的參與投入在社會情境中。(七) Bruno 提出害羞包含許多症狀,這些症狀和徵兆的出現都因一個根源因素,即極端強烈的自我意識(李靜瑤譯,2000)。(八) 李淑貞(民93)提出害羞...
歷史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使用之部分,便能稱為歷史證據(historical evidence),若要得到歷史證據,則需經過內在鑑定與外在鑑定之過程。1.外在鑑定(external criticism):外在鑑定是在確立遺物或文件之效度,即在探討其真偽(authenticity)或真實性(genuiness)為何。一般來說,外在鑑定不是教育研究之問題,需仰賴許多科學之技術處理。2.內在鑑定(internal criticism):歷史文件或遺物之真偽經確定後,留下之批判性...
本我自我超自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心理動力學中,本我、自我與超我是 由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之結構理論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佛洛伊德提出相關概念,以解釋意識和潛意識的形成和相互關係。「本我」(完全潛意 識)代表慾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 本我本我(英文:id)是在潛意識型態下的思想,(拉丁字為「it」,原德文字則為「Es」)代表思緒的原始程式——人最為原始的、屬滿足本能衝動的欲望,如饑餓、生氣、性慾等;此字為佛洛伊德根據喬治·果代克(Georg Grodd...
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討好,努力做功課是為了順從,學生很容易喪失獨立思考主動學習的能力。過度依順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內在的情感和外在的情感無法一致,這種矛盾又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也是人格發展的一大障礙。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認同英文關鍵字:Identification 參考資料鄭石岩著。心理分析與教育。1990初版。頁69-72。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自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能服從內在自我的規律,約束管理自己。
現實治療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瑟受到William T. Powers的影響,在現實治療法中加入控制理論,用以解釋人的行為是受到內在知覺所控制,一切的行為都是為了滿足人的生理及心理需要,現實治療法因此形成系統法的理論。其後威廉葛拉瑟在妻子的協助下,編著新書《控制理論在現實治療的實踐:個案研究》,將現實治療法推廣至青少年、亂倫受害者、囚犯等人士。1998年,威廉葛拉瑟將控制理論易名為選擇理論,因為選擇理論更能表達正向積極的感覺,自此現實治療成為心理治療中效果卓著的一種療法。 基礎理論 心理及生理需要在現實治療中,人的每個行為都是經過大腦的評斷,用以滿...
,進行創作與連結,以整合情緒與生理,幫助個人成長。個案可以藉由敘述自身的故事,獲得情緒上的宣洩,擴展內在經驗的深度與廣度,增加自身扮演角色的彈性。 舞蹈治療舞蹈治療相信身體和心智是互相連結,他們使用心理治療性的身體律動,來幫助個案進行情緒、認知、生理的整合,並進而幫助個案達到正向的改變。 閱讀治療使用文學作品來達成療癒和個人成長的效果。 遊戲治療在遊戲中引導個案進行創造和主動性的遊戲活動,進而觀察個案在活動中反映的內在世界,並幫助他宣洩情緒,整合心...
死亡本能(Thanato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nanimacy )」。就其本身言,死亡本能將因而導致個體平和地放開生命;而佛洛依德相信,生命的內在破壞者,是永遠跟吾人在一起,並作為我們構成( make-up)的部分。我們只能藉外化( externalising )死亡本能,藉此存活我們朝向死亡的驅力,然後以此產生一種衝力解組並破壤其他的存有狀態。在生命結束時,種種本能終於進入平息,此時死亡本能,即能帶來所謂的自然死亡作為內在需求之一項應驗。由此可以解釋,攻擊被視為一正向而非負向的力量,或是...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