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6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左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立傳,經所不書,傳不妄發,於文為儉,通經為長。”《晉書·王接傳》陳商說:“孔聖修經,褒貶善惡,類例分明,法家流也;左丘明為魯史,載述時政……以日繫月……本非扶助聖言,緣飾經旨,蓋太史氏之流也。……夫子所以為經,當與《詩》、《書》、《周易》等列;丘明所以為史,當與司馬遷、班固等列。”清人劉逢祿、皮錫瑞均認為《左傳》是一部獨立的史書,皮錫瑞在《經學通論·春秋》充分肯定了王接之說,並且引用莊公二十六年《傳》:“秋,虢人侵晉。冬,虢人又侵晉。”杜預《集解》雲:“此年《經》、《傳》各自言其事者,或《經》是直文,或策書雖存而簡牘散...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嵩  百川注東海,東海無虛盈。泥滓不能濁,澄波非益清。  恬然自安流,日照萬里晴。雲物不隱象,三山共分明。  奈何疾風怒,忽若砥柱傾。海水雖無心,洪濤亦相驚。  怒號在倏忽,誰識變化情。 寄馮著  春雷起萌蟄,土壤日已疏。胡能遭盛明,才俊伏裏閭。  偃仰遂真性,所求惟鬥儲。披衣出茅屋,盥漱臨清渠。  吾道亦自適,退身保玄虛。幸無職事牽,且覽案上書。  親友各馳騖,誰當訪敝廬。思君在何夕,明月照廣除。 早春對雪,寄前殿中元侍禦  掃雪開幽徑,端居望故人。猶殘臘月酒,更值早梅春。  幾日東城陌,何時曲水濱。聞閑且共賞,莫待繡...
矇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模糊、不分明。如:「淚眼矇矓」。《聊齋志異.卷四.公孫九娘》:「既而生歸,則暮色矇矓,不甚可辨。」清.徐珂《情感類.龍碧桃悅朱劍秋》:「時天色微明,矇矓之光自窗隙透入,案上一燈如豆,相與激射,視並枕者非他,晝間所見人也。」
渾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分明、不可分別的樣子。《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趙壹傳》:「渾然同惑,孰溫孰涼?」也作「混然」。
平心靜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讓自己的身體閒散,但是注意力與心思卻很集中,以平和冷靜的心情和脾氣來處理政務,其下百官自然能隨之條理分明地治事。所以,做事時一昧地埋頭苦幹,事必躬親,不如先做好全盤規畫,集合大家的力量一起完成,也就是像宓子賤「佚四肢,全耳目,平心氣」,如此才是使事情更有效率的方法。後來「平心靜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心情平和,態度冷靜。
錯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對、不正確。唐.王叡〈三惑論〉:「過謬錯誤,莫得知矣。」唐.皮日休〈襄州春遊〉詩:「映柳認人多錯誤,透花窺鳥最分明。」
差序格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係組成一捆(一個團體),儘管一個人在公領域和私領域會分屬不同團體,但西方人在進行活動時會公、私兩者分明,此即「團體格局」;反觀中國人建立起自身漣漪一般的人際關係,不論事情在公、私領域上,中國人會習慣以自身所建立的私人際親密關係來行事,以漣漪內近者親者優先,而遠者疏者為次要,在公事上以私人情感來行事,便是他所謂「差序格局」。(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差序格局 參考文獻註1:費孝通。鄉土中國 鄉土重建。風雲時代出版社。P.31~P.33、P.22~P.25註2:黃光國。儒家關係主義的理論建構與其方法論基礎。教育與社會學研...
口語表達能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口語表達是指個人透過口頭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在表達的過程中,能符合內容豐富、掌握重點、條理分明,加上語音清晰、語速流暢、音量適中和自然的態度及應用豐富的肢體等特質。口語表達能力是兒童應學習的基本能力,也是人際互動的一種重要工具,所以兒童早期學習口語表達是很重要的。而任何「發展」均非由單一因素影響,口語表達發展亦不例外,是受多種因素影響,學者(羅秋昭,1996;林公翔,1993;胡海國,1976)提出影響口語表達能力的因素有:1. 智力的因素2. 年齡的因素3. 性別的因素4. 生理的因素5. 家庭環境因素6....
顯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明顯、分明
五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面目上的耳、目、口、鼻等器官的總稱。如:「五官分明」、「五官清秀」。《荀子.正名》:「五官簿之而不知,心徵之而無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