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81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清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明白、明確、明晰、分明、大白、清晰、顯露、真切
忍氣吞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了氣也強自忍耐,不敢作聲抗爭。《金瓶梅》第四一回:「李瓶兒這邊分明聽見指罵的是他,把兩隻手氣的冷,忍氣吞聲,敢怒而不敢言。」《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衛朝奉只是著人上門坐守,甚至惡語相加,陳秀才忍氣吞聲。」也作「吞聲忍氣」、「吞聲飲氣」、「氣忍聲吞」、「聲吞氣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明、顯著。《史記.卷二七.天官書》:「兵征大宛,星茀招搖,此其犖犖大者。」
尖酸刻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待人苛刻或言辭銳利。《紅樓夢》第五五回:「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們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無處使。」
渾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模糊不分明。《抱朴子.外篇.廣譬》:「渾沌之原,無皎澄之流;毫釐之根,無連抱之枝。」也作「渾敦」。
口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帶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語音。《兒女英雄傳》第五回:「聽你說話,分明是京都口吻。」也稱為「口氣」、「口音」。
孜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仔細。宋.柳永〈十二時.晚晴初〉詞:「夜永有時,分明枕上,覷著孜孜地。」元.關漢卿《玉鏡臺》第二折:「朝至暮不轉我這眼睛,孜孜覷定。」也作「咨咨」。
隱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分明的樣子。宋.蘇軾〈和陶止酒〉詩:「望道雖未濟,隱約見津涘。」《薛仁貴征遼事略》:「仰射笠子一箭,復起去,用連珠箭,笠子入青霄之內,隱約如寒星之象。」
立錐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使各地,建立屬於你自己的城池,尊你為諸侯,以成聖人之道。盜跖聽了不但不接受,還勃然大怒地說:「你這分明是在收買我,自己有了大城有何用處?堯舜湯武等古代君王擁有全天下,他們的子孫現在又在何處?柳下惠和孔子並非同時代,而盜跖也無法證實是否真有其人。本篇是寓言性質,莊子籍這篇故事表達自己崇尚自由無為的觀念。文中使用「無置錐之地」來形容堯舜湯武的子孫現在的處境,像連豎立一根錐子這樣小的地方都沒有。後來「立錐之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極微小的地方。
難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傷心、難受。如:「親人逝世,他心裡非常難過。」《儒林外史》第一五回:「他心花開了,分明難過也好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