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改弦易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換樂弦,更改車行道路。比喻改變制度、做法或態度。《封神演義》第八回:「待老臣同進朝歌,直諫天子,改弦易轍,以救禍亂。」
殺身成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例句4 近義5 反義 解釋 原指犧牲生命以成全仁義。後泛指為了正義或崇高理想所做的犧牲。 出處 論語 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例句 我們能有今天,是因為有多少英雄前仆後繼的殺身成仁,我們應對其保持著崇敬的態度。 近義 捨身取義 寧死不屈 反義 苟且偷生 貪生怕死 靦顏借命
輕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語舉止不莊重。[例]他的態度輕佻,令人心生厭惡。
腳踏實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其要求之精簡。等到編成後,全書共有二百九十四卷,全都用正楷工整地寫好,一筆不苟。這種認真踏實的治學態度,受到了當時人們的讚賞。宋神宗更為這本史書取名為《資治通鑑》,表示這部史書能作為歷代治亂興亡的借鏡。司馬光做事認真勤懇的態度,可以從這兒看出。所以有一次司馬光問他的好友邵雍,說:「你認為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邵雍便回答:「你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正是對於司馬光最貼切的讚美。後來「腳踏實地」被用來比喻做事切實穩健。
偏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偏向於一方,有失公正。[例]處事態度要公正而不偏頗,才能使人信服。
跋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態度傲慢無禮,舉動粗暴強橫。如:「軍閥囂張跋扈,百姓苦不堪言!」《三國演義》第二二回:「操遂承資跋扈,恣行凶忒,割剝元元,殘賢害善。」
充耳不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邶風.旄丘》鄭玄.箋1>《詩經.邶風.旄丘》:「瑣兮尾兮,流離之子。叔兮伯兮,褎如2>充耳3>。」鄭玄.箋:「充耳,塞耳也。言衛之諸臣,顏色褎然,如見塞耳,無聞知也。」 〔注解〕 (1) 箋:注釋的一種。 (2) 褎如:即「褎然」,服飾華美的樣子。亦可引申為態度傲慢自大的樣子。褎,音|ㄡˋ。 (3) 充耳:塞住耳朵。亦指古冠冕旁的瑱玉,下垂及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態度冷漠、不禮貌的。[例]傲慢、輕慢、怠慢
迥然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明月照高樓」、「高臺多悲風」、「南國有佳人」、「驚風飄白日」、「謁帝承明廬」等篇,鏗鏘音節,抑揚態度,溫潤清和,金聲而玉振之,辭不迫切,而意已獨至,與《三百五篇》異世同律,此所謂韻不可及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朱熹〈答程允夫書〉其四。 (2) 鍾嶸:?∼西元518?,字仲偉,南朝梁潁川人,南朝齊、梁的文藝批評家。好學有思理,歷仕南朝之齊、梁。曾品評漢魏至梁一百二十餘詩人之詩作,論其優劣,分為上、中、下三品,著成《詩品》,與《文心雕龍》並稱。 (3) 《詩品》:南朝梁鍾嶸撰,共三卷。品評古今五言詩,自漢、魏至梁,共一百二十餘人,論其優劣,分上、中、下三品,每品冠以序。 ...
高瞻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選擇:提供機會供幼兒自訂目標、選擇材料、活動參與。(4)語言:與幼兒溝通。(5)支持:以鼓勵及支持的態度,協助幼兒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每日一定程序的活動方式:計畫---工作---回顧(play-do-review)。4. 量評:評量項目有語言、表徵、序列、分類、數目、時間、空間、律動、社會情緒等9項。5. 家庭訪問:教師每周一次家庭訪問。 五、成人與幼兒間的互動High/Scope高瞻學齡前教育的第二要素是教師與幼兒的互動。互動指的是當教師與幼兒一起遊戲及溝通時所使用語言與肢體的溝通。在High/Scope主動式的教育方...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