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613 ms
共 10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怨恨、責怪。《詩經.鄘風.載馳》:「許人尤之,眾穉且狂。」《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
|
昭然若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文史通義.內篇一.易教中》:「先儒之釋《易》義,未有明通若孔氏者也。得其說而進推之,《易》為王者改制之鉅典,事與治憲明時相表裡,其義昭然若揭矣。」
|
知其不可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知不可行,卻仍挺身去做。《論語.憲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
野人獻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世宗憲皇帝硃批諭旨.卷六八.樓儼奏摺》:「惟念受恩深重,報稱無由。每有管窺蠡測之見,輒斤斤自得,上瀆聖聰。此種私衷,實類野人獻曝,初不知迂謬。錯誤之處,已不可勝數。」
|
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恩澤、恩惠。《論語.憲問》:「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孟子.公孫丑上》:「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後崩,猶未洽於天下。」
|
以德報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記仇恨,反以恩德回報他人。《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北史.卷七○.韓襃傳》:「所獲賊眾,不足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請一切放還,以德報怨。」
|
高風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顧憲成〈遼陽稿序〉:「吾邑黃斗南先生,高風亮節,海內傳誦,而獨怪其文辭不少概見。」
|
落井下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óu shí釋義︰猶「落井下石」。見「落井下石」條。
01.《官場現形記.第一二回》:「他一見憲眷比從前差了許多,曉得其中一定有人下井投石,說他的壞話。」 參考詞語︰投井下石注音︰ㄊㄡˊ ㄐ|ㄥˇ ㄒ|ㄚˋ ㄕˊ漢語拼音︰tóu jǐng xià shí釋義︰猶「落井下石」。見「落井下石」條。
01.《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五回》:「這種行徑,雖未嘗投井,欲是從而下石了。炎涼之態,想來著實可笑可怕。」
|
負荊請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二回:「倘使他到兄弟這裡,兄弟自當力為排解,叫他到貴署去負荊請罪;就怕他逕到督憲那裡去,那就得要閣下自己去料理的了。」
|
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經、歷。《論語.憲問》:「子擊磬於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