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7.56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令尊大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尊稱別人的父親。《官話指南.卷一.應對須知》:「今兒個是令尊大人的千秋,我特意來拜壽,預備一點兒薄禮請您賞收。」
反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羽球、桌球、網球等球類運動中,慣用右手的擊球者處理左側方來球的握拍動作。[例]他反手擊出漂亮的一球,回應對方的攻勢。
鋸嘴葫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不善應對、口才遲鈍的人。《文明小史》第五一回:「二人並排坐下,饒鴻生這才有了話了,不似剛才鋸嘴葫蘆的模樣了。」也作「鋸了嘴的葫蘆」。
摘句尋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尋章摘句」之典源,提供參考。 《吳書》(據《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傳》裴松之注引)咨字德度,南陽人,博聞多識,應對辯捷,權為吳王,擢中大夫,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吳王頗知學乎?」咨曰:「吳王1>浮江萬艘,帶甲百萬,任賢使能,志存經略2>,雖有餘閒,博覽書傳歷史,藉採奇異,不效3>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注解〕 (1) 吳王:孫權(西元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人。繼兄策之後,據有江東,與漢、魏對峙,成三分之業,後稱帝建業,國號吳,在位三十一年。卒諡大皇帝,簡稱為大皇。世稱吳大帝。 (2) 經略:經營謀劃。 (3) 效:取法。
待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唐朝時,凡文詞經學之士及醫卜技術等專家,養於翰林院中,以待皇帝詔命應對。有畫待詔、醫待詔、棋待詔等名稱。
移天換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度日趨驕傲,也逐漸引起眾人不滿。河間王司馬顒上書陳述他的罪狀,司馬冏聽說後非常苦惱,與部屬商議該如何應對。有人建議他將權力讓出來,從事中郎葛旟聽了生氣地說:「趙庶人聽任孫秀,移天易日,當時喋喋,莫敢先唱。」意思即是指當初趙王司馬倫聽信孫秀的話,胡作非為,當時大家都在私底下談論,沒人敢發難,只有齊王身先士卒。如今河間王等人受人挑撥,反而要來對付齊王,大家應該要討伐那些進讒言的人,怎麼反而要齊王屈服他們呢?其中「移天易日」即是指當初趙王司馬倫的篡位亂政,用以比喻奸臣盜弄政權,顛倒是非,欺上瞞下,也作「移天徙日」、「移天換日」等形式。
擺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擱下不管。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望卿擺撥常務,應對玄言,那得方低頭看此邪?」
社會契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導入階段:人們通常會表現出社會喜愛他們表現的模樣,並避免破壞社會對他們的期望,例如有善的微笑或禮貌的應對。(二)初步情感交流(Exploratory Affective Exchange):在這個階段,溝通開始從公共印象移至初步個人資料,相當於對不太熟的朋友或友善的鄰居的態度。(三)情感的交流(Affective Exchange):在這個階段中,人們對的話是自然發生的,在發話前僅經過極短的思考時間,也會使用一些親暱的語言。(四)穩定的交流(Stable Exchange)在這個階段中,人們會自然而然地、開放地表達思想、...
草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對人謙稱自己的名字。《官話指南.卷一.應對須知》:「『請教臺甫?』『草字資靜。』」
老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的年齡變老。如:「人口老化的問題在國內已漸嚴重,要速謀因應對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