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778 ms
共 13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蒙古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於大陸地區內蒙古、新疆、遼寧、黑龍江、吉林、青海、甘肅一帶,少數散居在河北、河南、寧夏等地。操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有蒙文,兼用漢文及漢語。過去以游牧為主要生活方式,現主要從事畜牧業,部分居民則半牧半農或從事農業。傳統住屋為蒙古包。簡稱為「蒙族」。
|
族兄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高祖的兄弟。亦泛指同宗同輩的人。
|
族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種族和姓名。《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公孫揮能知四國之為,而辨於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貴賤、能否。」
2.同族和異姓。《書經.呂刑》:「官伯族姓,朕言多懼。」漢.孔安國.傳:「族,同族;姓,異姓也。」
3.世族大姓。《後漢書.卷八一.獨行傳.陸續傳》:「陸續字智初,會稽吳人也,世為族姓。」《晉書.卷七七.諸葛恢傳》:「導嘗與恢戲爭族姓,曰:『人言王葛,不言葛王也。』」
|
白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於大陸地區雲南大理一帶,少數散居於四川、貴州等地。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未定,有人說屬彞語支,有人說應單立白語支。大多通用漢語文。產大理石,故白族的大理石手工藝品製作十分精美。漆器亦頗負盛名。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多信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也稱為「民家」。
|
種族平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內各民族在法律上均享有同等的權利與義務,不因其性別、種族、膚色、黨派等的不同而有差別待遇,稱為「種族平等」。
|
少數民族教育政策(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少數民族教育政策係指政府對發展少數民族教育專門採取的特殊照顧和扶持的政策措施。主要有:(1)在中央政府以及有關的各級地方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門內,設立民族教育行政機構,或設專人負責掌管少數民族教育事宜。(2)以法律規定的形式賦予少數民族自治地方自主地發展民族教育的權力,一些少數民族自治地方頒發的「自治條例」,也都對發展本地區的民族教育事業做了法律規定,以保障少數民族教育的健全發展,避免不利的干擾。(3)重視對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的研究,對各民族優良的歷史文化加以發揚與介紹。國家規定在以招收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中小學,應有條件的採用少數民族文字的課本,用少數民族語言講課,...
|
日耳曼民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歐民族之一。因受匈奴的威脅而南移入南歐、西歐及北非一帶,建立了東哥德、西哥德、法蘭克等王國,代替拉丁民族而成為該地的霸主。現在德、奧、英、美等國皆為其後裔,而以德國為最主要。
|
民族自治州(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族自治州」是指大陸地區在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實行民族自治所設置的行政區域,相當於「地區」一級。民族自治州的類型有以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建立;或以兩個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聯合建立。建立民族自治州的目的,主要是保障各少數民族行使自主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等。
一九五○年以後,先後建立了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阿壩藏族自治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迪慶藏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 |
羌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現居四川西北邊境的松潘、黑水、理縣、汶川、茂汶等縣。操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有南北兩種方言,大多兼通漢語,無文字。以農耕維生,兼事狩獵、畜牧。信奉喇嘛教及本身原始宗教。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