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03.13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邊境民教育(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邊境民教育係指對邊境地區少數民所實施的教育。大陸地區內陸邊境線長約二萬一千多公里,由南往北有廣西壯自治區、雲南省、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及黑龍江省等九省、區,共四十一個市、自治州、地區、盟,一百三十六個縣、旗。分別與越南、寮國、緬甸、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吉爾吉斯、哈薩克、外蒙古、俄羅斯、朝鮮等十五個國家接壤;有三十三個少數民長期居住在邊境地區,其中二十一個民跨境而居。邊境各縣總面積一百四十多萬平方公里,兩千多萬人口。明清時期,在邊境地區設立一些義學、縣學、府學、書院和官學等。中華民國政府於民國二十八年(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母親或妻子的父母家的同。唐.盧綸〈送內弟韋宗仁歸信州覲省〉詩:「常嗟外弟兄稀,轉覺心孤是送歸。」《資治通鑑.卷一六三.梁紀十九.簡文帝大寶元年》:「又禁人偶語,犯者刑及外。」
2.異
兄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高祖的兄弟。亦泛指同宗同輩的人。
摩訶婆羅多;巴羅托之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摩訶婆羅多》與另一史詩《羅摩衍那》(Ramayana)並列為印度兩大史詩。依據傳言,作者為詩人維亞沙(Vyasa),他創作了兩萬四千節詩,並且將其修編至現存的形式。《摩》的本版約於西元四世紀時定稿,可能是世界上最長的史詩,也是諸多東南亞舞蹈及舞劇的文本根源,其內容主要是稱頌印度古代巴羅托(Bharatas)中,兩個皇室間的戰爭,代表邪惡的科拉瓦(Korawa)家及代表善與美的潘大瓦(Pandawa)五兄弟。《羅》是一部相當長的著作,它並非採一貫陳述的方式,而是將許多主題故事彙集起來,例如:宇宙論、神譜學、倫理學、戰爭科學、政治學、歷史等等的主題。而其中最著名的是阿祖納(Arjuna...
《Dictionary of Traditional South-East Asian Theatre》.
復興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民於生死存亡關頭而積極重新凝聚群體意識,透過種種行動自救自保以使其民不致滅亡,文化得以綿延興盛而推行的復興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一人有罪而導致整個家被誅滅。唐.韓愈〈平淮西碑〉:「天子明聖,不順誅,順保性命。」《新五代史.卷五○.雜傳.王峻傳》:「是時巖方用事,筠因以峻遺巖,梁亡,巖誅,峻流落民間。」
俄羅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少數民之一。散居於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烏魯木齊等地及內蒙古東北部。語言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東部語支,使用俄文。十八世紀後,陸續由俄國遷入。信仰東正教。從事修理、運輸、商業、手工業,以及農牧、養蜂等。
自治縣(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自治縣」是指在大陸地區相當於「縣」的少數民聚居區所實行民自治的行政區域。一九五○年以後,先後共建立了一百二十二個自治縣(在蒙地區則稱為旗)。自治縣(旗)的類型有:以一個少數民聚居區為基礎建立;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少數民聚居區為基礎聯合建立。
  建立民自治縣(旗)的目的,主要是保障各少數民當家作主,行使自主管理本民內部事務的權利等。
達斡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少數民之一。以農、牧、林、漁業為生。語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無文字,使用漢文。信仰薩滿教。中早期仍保留五個「畢日基」(部聯盟),其下共有二十個「哈拉」(部)。家庭行一夫一妻制,嚴禁同姓和近親通婚。
犵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中國西南僰撣的系。分布於貴州、湖南、廣西等省。參見「仡佬」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