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1.1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氣宇軒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立獻帝,弒太后,自為太師,淫亂凶暴,袁紹等因而起兵討伐。後為呂布所殺。 (2) 稽留:耽擱、延
平步青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雲」。見「平步青雲」條。 01.《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綿菴鄭虎臣報冤》:「道人又看了氣色,便道:『色已開,只在三日內自有奇遇,平步登天。但官人得意之日,休與秀才作對,切記切記。』」
醉生夢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程頤〈明道先生行狀〉(據《河南程氏文集.卷一一》引)道之不明,異端害之也。昔之害近而易知,今之害深而難辨。昔之惑人也,乘其迷暗;今之入人也,因其高明。自謂之窮神知化,而不足以開物成務。言為無不周遍,實則外於倫理;窮深極微,而不可以入堯、舜之道。天下之學,非淺陋固,則必入於此。自道之不明也,邪誕1>妖異之說競起,塗生民之耳目,溺2>天下於汙濁;雖高才明智,膠3>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是皆正路之蓁蕪,聖門之蔽塞,闢之而後可以入道。 〔注解〕 (1) 邪誕:荒誕不經。 (2) 溺:使陷溺。 (3) 膠:拘泥。
裹足不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停不前、故步自封、作繭自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延遲、留。如:「耽誤」、「耽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停留、停。參見「濡」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牽掛、掛念。如:「懸念」、「懸思」。唐.李白〈聞丹丘子於城北營石門幽居〉詩:「心懸萬里外,影兩鄉隔。」《紅樓夢》第二七回:「你昨兒可告了我不曾?教我懸了一夜的心。」
憑空、無依據。如:「懸想」。唐.柳宗元〈復杜溫夫書〉:「吾性騃,多所未甚諭,安敢懸斷是且非耶?」
呆若木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隻看似「木雞」的鬥雞來比喻人學養高深,態度穩重,從而故有「木雞養到」之語。但後人又取「木雞」不動的停模樣形容失神的樣子,後來「呆若木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愚笨或受驚嚇而發愣的樣子。
安貧樂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宣子之樂道安貧,弘風闡教:斯並通儒之高尚者也。』」 02.明.鄭若庸《玉玦記.第一九齣》:「身淹,謾高歌劍鋏,樂道安貧,待時終覓上天梯。」 參考詞語︰守道安貧注音︰ㄕㄡˇ ㄉㄠˋ ㄢ ㄆ|ㄣˊ漢語拼音︰shǒu dào ān pín釋義︰猶「安貧樂道」。見「安貧樂道」條。 01.《舊唐書.卷九○.王及善等列傳》:「贊曰:『……守道安貧,懷遠當仁。』」 參考詞語︰安貧守道注音︰ㄢ ㄆ|ㄣˊ ㄕㄡˇ ㄉㄠˋ漢語拼音︰ān pín shǒu dào釋義︰猶「安貧樂道」。見「安貧樂道」條。 01.宋.蘇軾〈薦布衣陳師道狀〉:「右臣等伏見徐州布衣陳師道,文詞高古,度越流輩,安貧守道。」 02...
指日可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司馬光〈乞開言路狀〉(據《溫國文正司馬文集.卷四七》引)1>右臣昨在京師,伏蒙太皇太后不以臣愚疏無取,遣使訪以得失,豈惟微臣有千載一遇之幸,中外聞之,踊躍相慶,以為言路2>將開,下情得以上通,太平之期,指日可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曾肇〈論內批直付有司〉。 (2) 言路:向朝廷進言的途徑。〔參考資料〕 宋.曾肇〈論內批直付有司〉(據《宋文鑑.卷六一》引)臣伏見陛下即位以來,更張政事,除民疾苦,開廣言路,收拔淹。每一令之出,內外無不驩呼相慶,以至。未明求衣,辨色臨朝,躬親聽斷,夙夜不懈。推今日欲治之心,為之不巳,太平之功,指日可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