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5.49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因地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除事定,必不為君主所親。」闔閭曰:「不然,寡人非子,無所盡議,何得讓乎?吾國僻遠,顧在東南之地,險阻濕,又有江海之害。君無守禦,民無所依,倉庫不設,田疇不墾,為之奈何?」子胥良久對曰:「臣聞治國之道,安君理民,是其上者。」闔閭曰:「安君治民,其術奈何?」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興霸成王,從近制遠者,必先立城郭,設守備,實倉廩,治兵庫。斯則其術也。」闔閭曰:「善。夫築城郭1>,立倉庫,因地制宜,豈有天氣之數2>,以威3>鄰國者乎?」子胥曰:「有。」闔閭曰:「寡人委計於子。」子胥乃使相土嘗水,象天法地,造築大城,周迴四十七里。陸門八,以象天之八風。水門八,以法地之八聰。築小城,周十里,陵門三。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利。如:「分紅」。
腳踏實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讓自己睡得不安穩而警醒。而司馬光對於書稿的要求更是嚴格,他先廣泛的收集資料,然後串連、剪裁,加以色,反覆修改,直到滿意為止。例如其中唐代部分的稿子,原有六百多卷,等到最後定稿時只剩下八十卷,可見其要求之精簡。等到編成後,全書共有二百九十四卷,全都用正楷工整地寫好,一筆不苟。這種認真踏實的治學態度,受到了當時人們的讚賞。宋神宗更為這本史書取名為《資治通鑑》,表示這部史書能作為歷代治亂興亡的借鏡。司馬光做事認真勤懇的態度,可以從這兒看出。所以有一次司馬光問他的好友邵雍,說:「你認為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邵雍便回答:「你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正是對於司馬光最貼切的讚美。後來「腳踏實地」被用來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聲音枯澀、低沉不圓。如:「沙啞」、「說了一整天,聲音有點嘶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滋、灌溉。唐.孟郊〈終南山下作〉詩:「山村不假陰,流水自雨田。」唐.鮑溶〈答客〉詩:「勞問圃人終歲事,桔槔聲裡雨春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堅固。《禮記.聘義》:「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漢.鄭玄.注:「栗,堅貌。」
搜索枯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喫。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1>喉吻2>,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喫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3>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注解〕 (1) 碗:指盛茶水的碗,體積較杯子為大。 (2) 喉吻:喉頭與嘴脣。 (3) 習習:舒和的樣子。
迥然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照高樓」、「高臺多悲風」、「南國有佳人」、「驚風飄白日」、「謁帝承明廬」等篇,鏗鏘音節,抑揚態度,溫清和,金聲而玉振之,辭不迫切,而意已獨至,與《三百五篇》異世同律,此所謂韻不可及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朱熹〈答程允夫書〉其四。 (2) 鍾嶸:?∼西元518?,字仲偉,南朝梁潁川人,南朝齊、梁的文藝批評家。好學有思理,歷仕南朝之齊、梁。曾品評漢魏至梁一百二十餘詩人之詩作,論其優劣,分為上、中、下三品,著成《詩品》,與《文心雕龍》並稱。 (3) 《詩品》:南朝梁鍾嶸撰,共三卷。品評古今五言詩,自漢、魏至梁,共一百二十餘人,論其優劣,分上、中、下三品,每品冠以序。 (4)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澤。《文選.謝惠連.擣衣詩》:「白露滋園菊,秋風落庭槐。」唐.李商隱〈潭州〉詩:「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
切磋琢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切、磋、琢、磨為對玉石象牙等加工的各種方法。語本《詩經.衛風.淇奧》:「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漢.毛亨.傳:「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後比喻互相研究討論,以求精進。唐.元稹〈戒勵風俗德音〉:「士庶人無切磋琢磨之益,多銷鑠浸之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