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周大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資料來源4 相關連結5 責任編輯 生平(1987年10月29日-1997年5月18日),台灣屏東縣東港鎮人,出生於台北市,生前發表過許多詩作,五歲時四書五經詩詞歌賦已能朗朗上口,並會演奏小提琴。後因惡性橫紋肌癌去世。其父周進華以其子之名成立了「周大觀文教基金會」,以完成周大觀「熱愛生命、快樂生活」的遺志。[1]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抗癌小詩人-周大觀小檔案 著作《我還有一隻腳》 資料來源[2]維基百科-周大觀 相關連結[3]周大觀文教基金會 責任編輯109702211
英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烈的魂靈。為對生前有功績者的尊稱。[例]英靈長存
愛倫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密碼學等專業領域也可見其影響力。他的著作亦時常現身於文學、音樂、電影與電視等流行文化中。愛倫·坡生前的各處居所則多被保留為博物館至今。 著作 故事《黑貓》(The Black Cat)《阿蒙特拉多酒桶》(The Cask of Amontillado)《大漩渦歷險記》(A Descent Into The Maelstrom)《The Facts in the Case of M. Valdemar》《亞瑟家之傾倒》(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金甲蟲》(The Gold-Bug...
秦始皇兵馬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始皇兵馬俑位於中國陝西省臨童縣(今西安市臨童區)的晏寨公社(今晏寨鄉)附近的秦始皇兵馬俑,一般又被稱為「秦始皇陵兵馬俑」、「秦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列之世界遺產之一。(註1)秦始皇陵在過去中國「事死如事生」的觀念之下,古代君王為死後能繼續生前的繁華享樂,故相當重視陵寢的修建,秦始皇自即位時即開始興建其陵墓,而其陵墓以真人比例的地下御林軍盛為有名。一般認為秦始皇陵興建於西元前兩百四十六年至西元前兩百零八年之間,中間歷時三十九年之久,為中國秦朝皇帝秦始皇的陵墓,其規格相當宏大,且佈局結構嚴...
地下修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有才華的文人早死。參見「地下修文郎」條。唐.司空圖〈狂題詩〉一八首之九:「地下修文著作郎,生前飢處倒空牆。」唐.徐夤〈傷前翰林楊左丞〉詩:「人間搦管窮蒼頡,地上修文待卜商。」
阿育王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育王通常自稱為「天親仁顏大王」。阿育王為了促進國家的發展,修築道路、挖掘水井並設立醫院。由於阿育王生前命人將他的決定和政令,刻在岩壁或大石柱上,所以這也是後人較了解他的政績多過其他執政者的原因。這些遺跡在印度各地都有發現。 好戰王國時期西元前232年,阿育王死後,他的幾位繼承者都無法使國土免於分裂。孔雀王朝於西元前185年被湍翻,印度被分裂為許多王國。此一時期持續了5世紀之久。而北印度多次受到外來侵略,首先是塞西亞人,隨後是來自中亞的遊牧民族貴霜人,一直要等到西元4世紀,才由北印度的新國王旃陀螺.笈多一世建立了笈多王朝...
寢食俱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專心於某事,以致顧不得吃飯睡覺。《水滸傳》第一一六回:「宋江在桐廬扎駐寨柵,又見折了阮小二、孟康,在帳中煩惱,寢食俱廢,夢寐不安。」《警世通言.卷二.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每想著莊生生前恩愛,如痴如醉,寢食俱廢。」
恍然始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會是第八盟。按禮經,諸侯五月而葬,同盟至。既葬然後反虞,既虞然後卒哭,卒哭然後定諡,則葵邱之會實在生前,不得以諡稱之,此乃近世矯作也。」裴公1>恍然始悟,立命2>擊碎,然後舉爵3>盡歡而罷。 〔注解〕 (1) 裴公:裴休(西元791∼846),字公美,唐孟州濟源人。曾官宰相,善文章,工書,以歐、柳為宗。 (2) 立命:立刻下令。 (3) 爵:古代一種飲酒的器具。形狀略似雀,下有三隻腳。
生殖系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尿道相連而將精子由睪丸送至體外。(註1)3. 陰囊:陰囊包覆睪丸。在胚胎時期,睪丸在腹腔內發育;出生前兩個月,會降到陰囊鐘,如果未降則形成隱睪症。因體腔內溫度較高會造成細精管退化而不孕。(註2) 女性生殖系統女性生殖系統可製造卵,在性交的過程中接受陰莖及精子,提供胚胎發育及養分,將新生兒產於世界,為新生兒製造乳汁。這所有都是由下視丘、腦下腺前葉及卵巢所產生的激素本此之間的共同作用。(註2)1. 卵巢:位於腹腔內,左右各一,能產生卵及分泌雌性激素(動情素及黃體激素) (註1)2. 輸卵管:上端呈喇叭狀,並未與卵巢直接相連...
耳目濡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耳濡目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耳濡目染」原作「目擩耳染」。唐代時,虔州長史房啟因病去世,文學家韓愈為他撰寫墓誌銘,講述他生前的種種事蹟。房啟的身世顯赫,曾祖父與祖父都做過宰相,父親也擔任過祕書少監等職務。韓愈說他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受到父祖輩的影響,聽熟了、看慣了應有的做人處世態度,而養成高尚的品行與才能。後來「耳濡目染」這句成語就從原文的「目擩(ㄖㄨˋ)耳染」演變而出,形容經常聽到、看到而深受影響。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