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61.69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杜威學校教育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杜威學校教育計畫,是指美國當代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在一八九六年建立實驗學校(laboratory school)中教育活動,及一八九九年出版〔學校與社會〕(The School and Society)一書理念。杜威認為學校是社會雛形,最能反映社會中種種生活;學校也應該是一種動力,藉由此種動力能夠創造出更有價值、更美麗及更和諧社會。杜威所提出學校教育計畫,與前人最大不同,是將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融為一體,學校不再孤立於社會之外。我國教育學者徐宗林認為,杜威對學校概念受社會學家影響。杜威認為:(1)學校為一社會組織;(2)學校主要功...
目錄1 「虛假優越感」之意涵2 以「虛假優越感」來輔導兒童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虛假優越感」之意涵阿德勒提出「優越感」,是「自卑感」相對應概念。自卑感會使個人採取行動和努力來改善目前
獃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傻傻,不靈活樣子。《紅樓夢》第五七回:「晴雯見他獃獃一頭熱汗,滿面紫脹,忙拉他手,一直到怡紅院中。」
一語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靶心,比喻關鍵之處。「一語破」指一句話就切中關鍵要害。如:「他剛才對這件事剖析,真是一語破。」
類化他人(概括化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米德(G.H. Mead, 1863~1931)認為每一個人自我是由社會經驗之中逐漸發展而成。自我發展第一個階段,是個人自我由特定他人或團體對自己特殊態度所形成,譬如兒童從父母期望、眼神或言語,想像自己即是父母所期望或描述自我;此一時期父母或特定他人、團體等,均是個人成長歷程中參照團體。自我發展第二階段,個人自我不僅是由父母、其他特定他人或團體期望或態度所形成,而且是由個人所綜合歸納周遭社會共同價值、信念與態度,亦即所謂類化他人或概括化他人所形成。
  米德認為給予個人自我統一感組織化社區或社會團體,均可稱為是類化他人;類化他人態度即是整個社區...
馬丁.路德教育改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丁.路德教育改革發生於十六世紀日爾曼地區。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是日爾曼地區威登堡(Wittenberg)大學教授,也是宗教改革代表人物。由於他主張直接閱讀〔聖經〕以了解教義,因此他親自翻譯德文本〔新約聖經〕,而每個人都需接受基本教育就成了必要事了。可是他所主張教育,除了有宗教目,還包括了實用價值(即公民教育)。雖然他想透過教育來達成宗教改革,但仍強調即使不為宗教目,也仍應辦理教育。他說:「即使沒有靈魂這回事,也沒有天堂和地獄,若純粹只從世俗事務來考量,仍需要有好學校來教育我們子女。如此才會有男人來治理國家,女人來處...
行為學派教學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學派教學觀」強調教學任務,應成功引導學習者產生新外在行為聯結,如新語言或技能學習。
  古典工具制約(instrumental conditioning)原理所衍生教學原理主要包括練習律、效果律、刺激控制、增強原理和行為分析等。教學設計策略包括:(1)擬定預期教學目標,結構教材成細小步驟,安排步驟成系統化順序;(2)設計不同形式練習題或問題以誘導學習者反應;(3)在學生做了練習題、小考或家庭作業後,皆提供立即性回饋;以及(4)設法增強學習者表現正確作答,良好學習習慣和其他教師期望教室行為等。在學校環境應用一些特殊計畫,如糾正學習者日常行為...
柏拉圖知識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推論方法3 結論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前言物質世界中每一實體都有與其對應抽象「理念」或「形相」,譬如對「椅子」抽象理念和實體交互作用,而產生了我們叫它做椅子
沈默治療性(silenc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雙方狀態2.1 個案狀態2.2 助人者反應3 沈默潛在傷害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定義沈默是一種暫停狀態,發生在助人者和個案雙方都沒有說話時,可能會在個案說話後、個案說兩件事之間、助人者說話後發生。沈默可...
知覺場地依賴或獨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場地依賴或獨立指是一個人認知類型(cognitive style)。柯倫(R.G. Kuhlen)一九六八年認為認知類型是個人用來應付認知工作或學習情境所採用一種方法,而此種方法常為某種人格特質反應。韋特金(H.A. Witkin)一九七六年認為認知類型是個人蒐集與組織訊息方式。艾奈塔西(Anastasi)一九八三年則指出,認知類型是廣泛、有系統特徵,會影響一般人在不同情境中反應。基爾福(J.P. Guilford)一九八○年指出,一般學者均能同意認知類型是人格特質一種,但是有些學者稱之為「認知控制」(cognitive control),有些學者則稱之為「認知態度」(co...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