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4.17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師俗民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且也擁有極大的自主性,因此  :在行為中有大多數的關係是透過互動所產生的。3. 重視意義的釋,日常活動不單單只是例行公事,他對所有教學都有其作用性,研究者必須掌握老師的教學目的,以  :及學生的學習意向。4. 強調師生之間的對話,語言具有表徵性,所以必須了解其用語的涵義。5. 用協商的概念來解釋師生之間的行為,因為彼此並非一塵不變的,必須互相磨合與認知。6. 此方法是一主觀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身對於行為的主觀感受所記錄下來的研究,因此並非客觀的作法,要達到較高  :的精確度,唯有透過同情的...
王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它深刻地解剖人性、寫盡人間善與惡、向上的墮落、自私與公義的爭戰,也是藍與黑的爭戰,更深入地看,作者所釋的是生命大問題,這本小說的核心在於剖析精神力量與物質力量的博鬥,而曲終收播,作者向我們吐露他堅貞的信念是精神最後必勝。」參考資料:畫壇風雲人物專輯、九歌文學網、維基百科(責任編輯:109602124)
版畫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於可利用工具範圍很廣泛,因此學生可以先構想出自己所要的畫面效果而運用所需的工具,我們希望學生能主動釋自己的畫面體材,因此給他們的題目範圍很大,讓他們自行去蒐集資料。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藝術、作品、版畫、木刻版畫英文關鍵字: Art、Works、Printmaking、woodblock prints 參考資料陳瑤華著。兒童美術教學講座,1996年10月,頁119-129,藝術家出版社。
數字1至10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考數字,並作為其他數字的組成的用法。這種強化數概念瞭解的模式,可以培養兒童對不易達成的數學解題及其釋過程的形成。檢驗幼稚園學生對「部分一部分一全體」的數字概念教學活動之成效的研究,在20天內指導孩童發展「部分一部分一全體」的學習架構,結果顯示實驗組比控制組的孩童對數字概念、文字解題和位值概念有較高的學習成就。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數學Keyword:Mathematics 參考資料張英傑、周菊美(2005)。中小學數學科教材教法。臺北市:五南。
虛構目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2.尋求永不可能的安全感:一直想取悅他人、順從他人以獲得別人的讚許,進而讓自己有安全感。3.錯誤釋生活及生活的要求:像一個工作狂一樣,有這種虛構目標的人認為,生活只是永不止息的工作,不允許自己有絲毫休息的機會。4.貶低自己的價值:對自己持悲觀消極的看法,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不可能有任何成就。5.錯誤的價值觀:如「為達目的必須不擇手段」、「人的一生必須無時無刻都追求第一,否則就是一個失敗者」等價值觀均是。反過來說,Adler提出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議個體應將三個生活任務處理好:一是友誼;二是工作;三則是愛情。Mosa...
鍾怡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北:九歌,2008)評論《莫言小說-歷史的重構》(臺北:文史哲,1997)《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釋與批評》(臺北:聯合文學,2004)《內斂的抒情:華文文學論評》(臺北:聯合文學,2008)傳記與陳大為合著《靈鷲山外山-心道法師傳》(臺北:遠流,2002) 評價作家余光中曾言:「鍾怡雯綺年麗質,為繆思寵愛之才女,但她的藝術並非純情的維美。他對於青春與愛情,著墨無多,更不論友誼。相反地,生老病死之中,她對後三項最多著墨,筆端的滄桑感逼人如暮色。」文學評論家李奭學曾稱鍾怡雯為「文界哪吒」。責任編輯語二甲10970213...
體物寫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察周遭的事物,描述心中的感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賦》:「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
嵬然不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穩如泰山,屹立不搖。《淮南子.言》:「至德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動,行者以為期也。」也作「巍然不動」。
郭沫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歷史劇1926時,郭沫若將其三部歷史劇《卓文君》、《王昭君》、《聶嫈》集結成《三個叛逆的女性》,釋了這三位歷史女性,風格帶有濃厚女性主義色彩。郭本想塑造三個「三不從」女性典型,卓文君是「在家不必從父」、王昭君是「出嫁不必從夫」、蔡文姬是「夫死不必從子」。 可是蔡文姬當時沒有寫成,因而將聶嫈加入,成爲叛逆女性的典型。卓文君:反抗封建禮教、衝破封建束縛(在婚姻問題上對封建禮教的叛逆,公開和家庭決裂,與司馬相如出走)主題:歌頌敢於爭取幸福和自由的叛逆的女性,表現個性解放的思想。王昭君:反抗封建王權、維護人格尊嚴(反抗封建...
辛波絲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試的人類置於平行的位置,透露出她對自然萬物的悲憫,認為它們在地球的處境並不比人類卑微(亦有論者將此詩釋為對史達林統治時期高壓政治的嘲諷)。然而,儘管現實世界存有缺憾,人間並非完美之境,但辛波絲卡認為生命仍值得眷戀。在〈未進行的喜馬拉雅之旅〉一詩,辛波絲卡無意以喜馬拉雅為世外桃源,反而呼喚雪人(Yeti,傳說住在喜馬拉雅山),要他歸返悲喜、善惡、美醜並存的塵世。在〈企圖〉一詩,她重新釋波蘭極著名的一首情歌〈甜美的短歌〉(「你走上山坡,我走過山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