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求甚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讀書著重理解義理,而不過度研字句上的解釋。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後多指學習或工作的態度不認真,只求略懂皮毛而不深入理解。《官場現形記》第五四回:「這人小的時候,諸事顢顢頇頇,不求甚解。」
作繭自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蠶吐絲結繭,將自己包裹在內。比喻自己做的事情或內心所存的想法,反而為自己帶來困擾。語本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例]他很容易牛角尖,常常把自己陷入作繭自縛的困境中。
任重道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唐.韓愈〈省試顏子不貳過論〉:「知高堅之可尚,忘仰之為勞,任重道遠,竟莫之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更加。如:「日久彌新」。《論語.子罕》:「仰之彌高,之彌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鋼鐵。《說文解字.足部》:「鉅,大剛也。」《史記.卷二三.禮書》:「宛之鉅鐵施,如蜂蠆。」唐.張守節.正義:「鉅,剛鐵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迎、賣弄、討好。《紅樓夢》第七一回:「你想想你那老子娘,在那邊管家爺們跟前比我們還更會溜呢!」
茅塞頓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本像被茅草堵塞的內心,突然開闊。比喻突然理解、領悟。[例]老師的一番話使他茅塞頓開,不再牛角尖。
掩耳盜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不苟論.自知》荊成、齊莊,不自知而殺;吳王、智伯,不自知而亡;宋、中山,不自知而滅;晉惠公、趙括,不自知而虜;荼、龐涓、太子申,不自知而死。敗莫大於不自知。范氏1>之亡也,百姓有得鍾2>者,欲負3>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4>毀之,鍾況然5>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6>。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為人主而惡聞其過,非猶此也。 〔注解〕 (1) 范氏:范吉射,春秋時晉卿,生卒年不詳。范武子後代,後為智伯所滅。 (2) 鍾:同「鐘」,古代一種中空,用銅或鐵製成之打擊樂器。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五.辨誤》:「諺有『掩耳偷鈴』,非鈴也,鐘也。」 (3) 負:以肩背物...
李代桃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ài táo釋義︰猶「李代桃僵」。見「李代桃僵」條。 01.《聊齋志異.卷一○.臙脂》:「彼踰牆隙,固有玷夫儒冠;而僵李代桃,誠難消其冤氣。」
道聽塗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人傳說,必多謬妄。所以為有德者所棄也。亦自棄其德也。」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想要對人講述道理,必先研日久,有所心得,才能對人講述,在道路上隨便聽到的消息,一定很多謬誤,不能輕易相信,更不能當成是真的,逕向他人轉述,如果這樣去做,便是自己毀棄自己的德行。後來「道聽塗說」演變為成語,泛指沒有經過證實、缺乏根據的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