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03.12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至高無上的。通「太」、「泰」。清.江沅《說文釋例.卷上.釋字例.大》:「古兄作『大』,不作『太』、『泰』。《易》之『大極』,《春秋》之『大子』、『大上』,《尚書》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漢》之『大上皇』、『大』,後人皆讀為太。或徑改本書,作『太』及『泰』。」
一字千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秦莊襄王,而為秦相,後封文信侯。曾以有孕之姬獻給莊襄王,生子政,即秦始皇。始皇時尊為仲父,後因與太私通,畏罪自殺。 (2) 布:公布。 (3) 咸陽市:秦朝的首都,地約當在今陝西省長安市東北。 (4) 延:請。 (5) 增損:增加或減少。此處指更動文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翻。《史記.卷九.呂太本紀》:「齊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為壽,太迺恐,自起泛孝惠卮。」
防微杜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和帝即位時只有十歲,由竇太臨朝聽政。因為和帝並非竇太親生的兒子,所以太處心積慮地架空和帝,培養娘家的勢力。她讓自己的哥哥竇憲當上大將軍,掌握軍權,其他的三個兄弟竇篤、竇景、竇環也都封侯進爵,朝政幾乎都由竇氏的親人、姻親所把持,甚至連地方的官員都是由竇家所安排的,權傾一時。當時的司徒丁鴻,對竇氏專權禍國十分不滿,是少數沒有向竇氏低頭的大臣。那時剛好發生了日蝕,丁鴻藉機向和帝上書,希望和帝能夠壓抑竇氏。他引《詩經》的話說:「現在上天已經用災異之象來警告我們,我們不能遊戲豫樂,不當回事。」希望和帝能親攬政權,從小處防範弊病,並制止它逐漸擴大,這樣才可以除去禍患,聚集福慧。後來和帝命丁鴻為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婉言勸諫。通「諷」。《史記.卷五八.梁孝王世家》:「而王與任王以此使人風止李太。」《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下》:「以風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皆知天子意。」
如喪考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若喪考妣注音︰ㄖㄨㄛˋ ㄙㄤˋ ㄎㄠˇ ㄅ|ˇ漢語拼音︰ruò sàng kǎo bǐ釋義︰即「如喪考妣」。見「如喪考妣」條。 01.漢.揚雄〈元誄〉:「享國六十,殂落而崩。四海傷懷,擗踊拊心,若喪考妣,遏密八音。」 02.《晉書.卷六二.祖逖列傳》:「俄卒於雍丘,時年五十六。豫州士女若喪考妣,譙梁百姓為之立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給與、授與。如:「賦與」、「天賦異稟」。《漢書.卷一一.哀帝紀》:「太皇太詔外家王氏田非冢塋,皆以賦貧民。」
氣宇軒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仲穎,漢臨洮人。桓帝時,官羽林郎。靈帝時,為前將軍。靈帝崩,引兵至京師,誅宦官,廢少帝,立獻帝,弒太,自為太師,淫亂凶暴,袁紹等因而起兵討伐。後為呂布所殺。 (2) 稽留:耽擱、延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希望、祈使。《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傳》:「陛下未有繼嗣,子無貴賤,唯留意!」
按圖索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漢成帝時,太王政君的哥哥王鳳以外戚身分任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專斷朝政,排除異己,朝中大臣都敢怒不敢言。梅福看到這樣的情況,忍不住寫了一封信給皇上,信中陳述一國之臣與國家興亡的緊密關係,進而評論朝廷的舉才方式。他認為朝廷現在想完全套用夏、商、周三代的舉才方式,這就好像拿著周朝人伯樂所畫的圖象,到市場裡尋找千里馬一樣,結果當然是找不到。這並非舊有的方法不好,而是時間、空間都已經改變,舊時的方式可能不適用於今時,所以當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但成帝並沒有聽進梅福的諫言,仍是耽於酒色,怠忽朝政,因而埋下了外戚亂政的禍根。後來「按圖索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做事拘泥成規,呆板不知變通。今...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