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779 ms
共 2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千零一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合了各個民族的人生智慧與價值判斷,囊括了波斯、印度、希臘、羅馬故事,最後加上阿拉伯和埃及的故事,這在世界文學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成書特例,因此造就了這部規模宏大、匠心獨具、神奇莫測的文學鉅作。 《一千零一夜》故事開始,講古代一位暴君因王后與人私通,胸中憤恨,便每夜娶一女子,翌晨即殺死,以此報復。宰相女兒莎赫札德為拯救無辜姊妹,毅然前往王宮,每夜講故事吸引國王,共講了一千零一夜,終於使國王感悟。全書大小故事約二百多個。每夜可包含數個小故事,每個大故事也可包含若干夜。時空範圍極其廣泛。它的故事時而發生在阿拉伯,時而發生在波...
|
視覺障礙學生的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讀幻燈片的內容,或是主要概念。7. 戶外教學:請一位小老師隨時提供所見所聞,讓盲生隨時透過解說了解外在世界。8. 讚美盲生:老師讚美盲生時,不要忘記盲生無法看到老師面部的表情與手勢,要並用肢體語言與口語,以便讓盲生聽得到與感受得到。9. 向盲生打招呼:如果盲生獨自在教室,老師或同學進入教室時要先向盲生打招呼,讓他知道進入教室的人不是陌生人,以減輕恐慌。(二) 弱視生教學1. 合宜的照明:尤其是黑板的地方,合宜的亮度可讓多數的弱視生能看清老師所寫的板書。2. 注意顏色對比:老師上課時所用的粉筆顏色與黑板顏色的對比要大,才有...
|
郁達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著名遊記:《釣台的春晝》《西溪的晴雨》《超山的梅花》《馬六甲遊記》 日記郁達夫是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位在世時就已出版日記的作家,作品包括:《日記九種》《蕪城日記》《回程日記》《滄州日記》(1932年10月6日—10月13日)《水明樓日記》(1932年10月14日—11月10日)《梅雨日記》(1935年6月24日—7月27日)《秋霖日記》(1935年9月1日—9月20日)《鼕餘日記》 舊詩郁達夫自1910年起便作舊體詩,亦頗有聲名。劉海粟認為:『達夫詩詞第一,散文第二, 小說第三,評論文章第四。』郁達夫先後娶妻孫荃以及王映霞...
|
泥船渡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泥製成的船過河,遇水易散。比喻世道險惡,如乘泥船過河。《三慧經》:「人在世間,譬乘泥船渡河,當浮渡船且壞,人身如泥船不可久。」
|
不同日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兄弟要友愛,對朋友要存義,這是為人的基本。所以一個人是非觀念要分明,要「以直報怨」。父母既是我們在世上最親的人,遇到殺父仇人,豈有輕饒的道理?想盡辦法也要報仇,否則為人子女就是不孝,也就是不合禮了。這正是為何《曲禮》說:「父之讎,弗與共戴天」的理由了。這種觀念在《禮記.檀弓上》也提到:有父母之仇要報的人,是要「寢苫枕干」的。苫,音ㄕㄢ,草的意思。干是盾,也就是兵器的意思。也就是為報父母之仇,為人子女要處心積慮,睡不能安寢,隨時準備兵器,等待機會。所以「不共戴天」原本是古代儒家藉報父仇一事的觀念,來宣揚對父母之孝的重要,後來演變成一句成語,比喻對人仇恨極深。
|
雙重屬性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由生理活動所造成的。雙重屬性論則認為心理經驗--如思考,各種感受、欲求等--在很多時候是大腦反應外在世界的結果,但人的大腦本身並不僅只是一套生理體系,它可以產生不能解析也不為人所覺的心理現象,而這種心理現象和生理現象有著不同的性質。雙重屬性論碰到的批評大致有兩端。第一,這個理論似乎在主張有一個存在體能同時產生兩種不同性質的活動(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但它卻沒有說明這個存在體究竟是什麼?兩種不同性質的活動之間的關係如何?(Shaffer, 1988)。第二,主張心理活動或心理狀態是由大腦而引起,沒有大腦的活動,就沒有心理...
|
嚴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評價4 特色簡介5 參考資料 生平南宋詩論家、詩人。字丹丘,一字儀卿,自號滄浪逋客。邵武(今屬福建)人。生卒年不詳,據其詩可推知他主要生活於理宗在位期間,至度宗即位時仍在世。他與同宗嚴仁、嚴參齊名,並稱「邵武三嚴」;又與嚴肅、嚴參等8人,均有詩名,號「九嚴」。因送友人廖叔仁去京城擔任官職而有滿江紅之作。 著作《滄浪詩話》 評價1.《四庫全書總目》說他的創作:「志在天寶以前,而格實不能超大曆之上","止能摹王孟之餘響,不能追李杜之巨觀也」。2.戴復古《祝二嚴》稱:「羽也天資高,不肯事科舉,風雅與騷些...
|
科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舉功名。《宋史.卷一五九.選舉志五》:「昔者,科名多為勢家所取,朕親臨試,盡革其弊矣。」《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請問人生在世,是祖父要緊?是科名要緊?」
|
教育基本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以人為主體之概念。而「學習」,實為人之自然潛能之一,學習的好奇心使人從自我向外開展、出發,進而與外在世界連結,彼此感應,再而達成自我實現之目的,充分開展自我。由此可知自我實現與學習之間實際上存在著一「雙向式的因果互動」,此即是說人在追求自我實現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渴望學習,而學習又使人格開展,藉此達到互動。以此做為教育之本質,教育基本權所欲保障之核心,透過人的自我實現與學習達到實踐。惟須注意兩者間雖互為因果,但學習只作為教育之方法,而非教育之目的,其目的實際上是為促使個人的自我實現之最大可能性。(註2) 參考書目註1:...
|
師心自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奔走馳驅,終身勞苦忙碌而疲困,卻不能停止,甚且不知道自己的歸宿何在,這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嗎?人生在世,難道都是這樣的昏昧、糊塗嗎?人類所以如此昏昧的原故,就在於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成見作為評判是非的標準,所有的是非都是因為人先入為主的成見而產生。後來這裡原文的「隨其成心而師之」,演變成「師心自用」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人固執己見,自以為是。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