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9.33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價值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學理研究宇宙間一切對象的價值,如真理價值、道德價值、藝術價值及宗教價值等真、善、美、聖四大價值。
徐志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寧帖也極難。所夢想之神聖境界恐不可得,徒以煩惱終其身已耳。」任公又說:「嗚呼!志摩!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當知吾儕以不求圓滿為生活態度,斯可以領略生活的妙味矣。……若沉迷於不可必得之夢境,挫折數次,生氣盡矣。鬱邑佗傺以死,死為無名。死猶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墮落至不復能自拔。嗚呼!志摩!可無懼耶!可無懼耶!」志摩答覆任公的信,不承認他是把他人的苦痛來換自己的快樂。他回信說:「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鬥者,非特求免凶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人誰不求庸德?人誰不安現成?人誰不畏艱險?...
望遠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望遠鏡1.1 物鏡1.2 目鏡1.3 參考書目 望遠鏡1. 望遠鏡是觀測天體的重要工具,在天文學上具有重大地位,可以毫不誇大地說,沒有望遠鏡的誕生和發展,就不可能有現代天文學的誕生。科學家們不斷改進和提高望遠鏡在各方面的性能,也讓天文學得以迅速發展,人類對於宇宙的認知不斷加深。(註1)2. 是將遙遠物體形成放大影像的儀器。(註2)3. 伽利略利用自製望遠鏡(稱為伽利略望遠鏡),觀察到的天文現象,例如月球崎嶇的表面、木星擁有4個衛星等等天文現象。(註1) 物鏡是望遠鏡或顯微鏡中最靠近待觀察物體的透鏡,物鏡聚集光線並...
併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侵占他人財物土地或他國的領土。《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自取唐州破湖南後,志氣愈驕,有併吞天下之心。」《三國演義》第一一一回:「昔日武祖縱橫四海,文帝、明帝有包括宇宙之志,併吞八荒之心。」也作「并吞」。
四大金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佛教宇宙觀欲界六天中的四大天王。在中國寺院塑像一般為:增長天王,青色身,手持寶劍;持國天王,白色身,手持琵琶;多聞天王,綠色身,右手持傘,左手持銀鼠;廣目天王,紅色身,手繞一條龍,成為中國式的佛教護法神。[例]在以農立國的中國,四大金剛手中所拿的寶劍、琵琶、傘、龍即象徵著「風、調、雨、順」。 △四大天王
閻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閻浮洲的略稱。為梵語jambu的音譯。佛教宇宙觀中,以日月照臨的範圍為一個世界。它以須彌山為中心,山外是大海,四邊有四大洲。閻浮洲位在南方。在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世界中,閻浮洲指人所住之世界。《西遊記》第一回:「他只在閻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內。」《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須索向閻浮世界中去走一遭。」
天地交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宇宙間安泰平和,無違常乖戾的現象。晉.陸雲〈大將軍讌會被命作詩〉:「芒芒宇宙,天地交泰。」《幼學瓊林.卷一.天文類》:「雨暘時若,係是休徵,天地交泰,斯稱盛世。」
太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宇宙萬物的本源。《莊子.天下》:「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呂氏春秋.仲夏紀.大樂》:「萬物所出,造於太一。」也作「大一」。
地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地球本身及其周圍大氣的磁性現象所形成的磁場。如:「地磁在地球外圍造成一個磁場,可以保護地球,減少宇宙射線的侵害。」
師心自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師心自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周是戰國時候的思想家之一,其人生觀崇尚自然無為,逍遙自得,而政治觀則主張無為而治,與老子同為道家思想的宗師,著有《莊子》一書。這篇〈齊物論〉主要在表達莊子的宇宙觀及其對人、事、物的認知。莊子認為不論萬物外在的環境和形式如何變化,都有一個真實的力量在主宰著萬物,不會隨著外在的變遷而增減。人一出生下來,就是稟受著自然的變化,但是人卻執著於自我,與外物互相摩擦、衝撞;到處奔走馳驅,終身勞苦忙碌而疲困,卻不能停止,甚且不知道自己的歸宿何在,這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嗎?人生在世,難道都是這樣的昏昧、糊塗嗎?人類所以如此昏昧的原故,就在於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成見作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