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1.77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謀而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袁《隨園詩話》卷七:「古今人下筆,往往不謀而合。」
一五一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五一十」本指計數的動作。舊時數銅錢,習慣以五銅錢為一個計數單位,便不容易有遺漏或數錯的情形。後來也用來形容數算的仔細。例如在所引典源《醒世姻緣傳》第三四回中,狄員外說到官員收賄的情形十分嚴重,甚至一五一十的仔細數算著要錢,如果不肯給,就會遭到不合理的刑求。在《儒林外史》第五○回:「等他官司贏了來,得了缺,叫他一五一十算了來還你。」亦是同樣的用法。 + 「一五一十」是指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說出來。如所引典源《水滸傳》第二四回中,武大臥病在床,又發現潘金蓮和西門慶的姦情,十分生氣,卻又莫可奈何,便告誡潘金蓮,她應該善盡妻子的責任,照顧他的病情,否則等他的兄弟武松回來,一定不會善罷干休。潘金蓮聽了...
一氣呵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袁《隨園詩話》卷一六:「戊申春,忽江寧典史王栢厓、光晟見訪,貽五律四首,一氣呵成,中無雜句。」
揭竿而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揭竿為旗注音︰ㄐ|ㄝ ㄍㄢ ㄨㄟˊ ㄑ|ˊ漢語拼音︰jiē gān wéi qí釋義︰言平民起義時,沒有足夠的裝備,只好舉竹竿,當作軍旗使用。見「揭竿而起」條。 01.《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引漢.賈誼〈過秦論〉:「率罷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源) 參考詞語︰揭竿起注音︰ㄐ|ㄝ ㄍㄢ ㄑ|ˇ漢語拼音︰jiē gān qǐ釋義︰猶「揭竿而起」。見「揭竿而起」條。 01.清.袁〈與邵叔宋太史書〉:「伏念能古文者,代不數家,矧值陽數之摽季而孤為之,談者寥寥,宜也。然男兒作健,正應于此時揭竿起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借指聯繫雙方的事物。如:「病媒」、「蟲媒」。《文選.乘.七發》:「洞房清宮,命曰寒熱之媒。」唐.韓愈〈詠雪贈張籍〉詩:「助留風作黨,勸坐火為媒。」
窮途末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哭狂嘯來抒發心中的鬱悶不平。王褒藉此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感傷及憂懼。 「末路」則見於《漢書.卷五一.賈鄒路傳.鄒陽》中鄒陽的〈上書吳王〉,鄒陽,齊人,漢初時事吳王濞。吳王有意造反,鄒陽上書勸諫,他先引秦朝覆滅之事為鑑,然後點出本意。文中說明秦朝極盛之時,雖然統有天下,但是到了「晚節末路」,各路豪傑起義,咸陽危殆,最後滅亡,主要的原因就是宗室諸侯不肯相救。其中「末路」是指朝代的末期,引申比喻沒落衰亡,窮困潦倒的境地。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窮途末路」,用來形容無路可走,處於十分窮困的境況。
不動聲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禮海牙列傳》:「時雖甚危急,阿禮海牙朝夕出入,聲色不動,怡然如平時,眾賴以安。」 02.清.袁《隨園詩話.卷一五》:「高文良公巡撫江蘇,為制府某所凌,勢岌岌乎殆矣,而公聲色不動。」
時雨春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春風化雨」。見「春風化雨」條。01.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中.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今教童子,必使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譬之時雨春風,霑被卉木,莫不萌動發越,自然日長月化。」02.清.袁〈再答尹公書〉:「倘節屆清明,此身與草木同茂,定當先詣平泉領略時雨春風,以捐除宿疾也。」
一語道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句話就能說明事情的真相。清.袁《隨園詩話》卷二:「余稱其詩,專主性情。慈山寄札謝云:『老人生平苦心,被君一語道破。』」
大家閨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身於世家貴族,有教養、有風範的未婚女子。清.袁《隨園詩話補遺》卷五:「與諸女士茶話良久,知是大家閨秀,與公皆有世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