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投其所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弟子思慕孔子,乃共立有若為師,侍之如夫子生時。或稱為「有子」。 (4) 汙:誇大。清.焦循《孟子正義》:「汙,本作『洿』。孟子蓋用『夸』字之假借。夸者,大也。」 (5) 阿:音ㄜ,迎合、偏袒。
論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集解》 南朝 皇侃《論語義疏》 北宋 邢昺《論語註疏》 南宋 朱熹《論語章句集註》 清 劉寶楠《論語正義》 程樹德 《論語集釋》 楊伯峻《論語譯注》 錢穆《論語新解》 南懷瑾《論語別裁》 雅樂論語的討論主體為君主或士大夫,故「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其中的女子有作「宮中女子」解,即嬪妃妻妾;小人可作「宮中雜役」或「相對於君主、上位者的地位低者」解,即宦官或寵臣。「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是提醒君主或上位者對其寵幸之女子與小人應謹慎待之,這些下位者若得以過度親近上位者則會囂張逾越(不遜);反之,若不得寵幸則散佈流言怨懟(怨...
詩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儀者……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詩譜序〉疏》:“孔子所錄,不容十去其九。馬遷言古詩三千余篇,未可信也。”、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對此說均持懷疑態度。《左傳》中記載孔子不到10歲時就有了定型的《詩經》,公元前544年魯樂工為吳公子季札所奏的風詩次序與今本《詩經》基本相同“季札觀樂”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對此記載,皮錫瑞據《周禮·春官·太師》賈公彥疏引鄭眾《左氏春秋注》雲“傳家據已定錄之”,認為“傳者從後序其序,則據孔子定次追錄之,故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濃厚。《禮記.儒行》:「其居處不淫,其飲食不溽。」唐.孔穎達.正義:「飲食不溽者,溽之言欲也,即濃厚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蔓生草類。《說文解字.艸部》:「芩,艸也。」《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芩。」唐.孔穎達.正義:「陸璣云:『莖如釵股,葉如竹,蔓生。』」
文化再製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先進工業國家教育系統與資本主義社會關係。而「文化再製理論」在資本社會的學校體系中往往被視為具有公平正義的功能,亦即藉由教育途徑,勞工階級的下一代得以向上流動。儘管一些學者認為此種獲政(achieved)功能足以取代世襲社會歸屬(ascribed)功能。但是,後續研究者卻發現在社會流動(social mobility)中,存在著相當比率的階級再製。於是,相關學者以「文化再製理論」闡釋此種現象是根源於「學術課程」(academic curriculum)與階級文化的斷裂。本節主要聚焦於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核心觀點的探討,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控制牛、馬等牲口的韁繩。《禮記.曲禮上》:「執策分轡,驅之五步而立。」唐.孔穎達.正義:「轡,御馬索也。」《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市人皆觀公子執轡,從騎皆竊罵侯生。」
弱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男子年滿二十歲加冠。《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唐.孔穎達.正義:「二十成人,初加冠,體猶未壯,故曰弱也。」後泛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紀。《初刻拍案驚奇》卷七:「法善弱冠時,曾游括蒼白馬,出石室內,遇三神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常禮、常法。《書經.康誥》:「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訓人。」唐.孔穎達.正義:「戛猶楷也,言為楷模之常,故戛為常也。」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書名。漢朝司馬遷撰。一百三十卷。起自黃帝,訖漢武帝,分為本紀十二、表十、書八、世家三十、列傳七十。為二十四史之一,為中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南朝宋裴駰作集解,唐司馬貞作索隱,張守節作正義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