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7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平均。《左傳.昭公十七年》:「五雉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唐.孔穎達.正義:「所以平均下民也。」
|
龍吟虎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語本《易經.乾卦》唐.孔穎達.正義:「龍吟則景雲出,……虎嘯則谷風生。」比喻同類事物相互感應。《西遊記》第六○回:「龍吟虎嘯,鶴唳鶯鳴,一片清幽真可愛。」也作「虎嘯龍吟」。
|
止於至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達到德行最完善的境界。《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漢.鄭玄.注:「止,猶自處也。」唐.孔穎達.正義:「在止於至善者,言大學之道,在止處於至善之行。」
|
如膠似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01.《文選.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02.唐.孔穎達〈春秋正義序〉:「所謂子應乎母,以膠投漆,雖欲勿合,其可离乎!」 參考詞語︰以漆投膠注音︰|ˇ ㄑ| ㄊㄡˊ ㄐ|ㄠ漢語拼音︰yǐ qī tóu jiāo釋義︰猶「如膠似漆」。見「如膠似漆」條。
01.宋.劉克莊〈余自戊申春得疾止酒十年戊午秋開戒小飲〉詩二首之一:「暮齡尋舊好,如以漆投膠。」 參考詞語︰似漆如膠注音︰ㄙˋ ㄑ| ㄖㄨˊ ㄐ|ㄠ漢語拼音︰sì qī rú jiāo釋義︰猶「如膠似漆」。見「如膠似漆」條。
01.明.無名氏《桃園結義.第三折》:「看了他形容端正不虛囂,偶然間相會飲香醪,...
|
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繫於冠冕兩側,垂在耳旁,用以塞耳的玉飾。《說文解字.玉部》:「瑱,以玉充耳也。」《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以幣錦二兩,縛一如瑱。」晉.杜預.注:「瑱,充耳。」唐.孔穎達.正義:「禮以一絛五采橫冕上,兩頭下垂,繫黃綿,綿下又縣玉為瑱以塞耳。」《戰國策.齊策四》:「徹其環瑱,至老不嫁,以養父母。」也稱為「充耳」。
|
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輸、負。與「勝」相對。如:「失敗」、「戰敗」、「打敗」、「敗北」。
毀壞。如:「敗興」、「敗家」、「敗壞門風」、「傷風敗俗」。
腐爛、凋殘。如:「腐敗」、「殘花敗柳」、「枯枝敗葉」。
|
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火炬。《禮記.曲禮上》:「燭不見跋。」唐.孔穎達.正義:「古者未有蠟燭,唯呼火炬為燭也。」
|
大義滅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左傳.隱公四年》:「石碏,純臣也。惡州吁而厚與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指為了維護公理正義,對犯罪的親屬不徇私情,使其接受應得的法律制裁。《晉書.卷一二三.慕容垂載記》:「大義滅親,況於意氣之顧!」
|
文化回應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ith:文化回應的教學目標不只是提升學生的課業表現,更應幫助教師致力於人類的真善美,建立一個公平、正義、免於壓迫的社會。(四)Ladson-Billings:教師透過重視學生家庭和社區文化的態度,建立關聯性教學,在知識、情感與技能上支持並增能學生,最終目標則在改造社會。(五)Wlodkowski與Ginsberg:提升學生學習動機的角度提出文化回應教學強調尊重差異,創造安全、包容的學習環境,以及設計跨學科與文化關聯性的教學。(六)Irvine:文化回應教學並非針對低收入與少數族群學生的一種特殊教學方式,長久以來,學校的...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