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1.57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共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水火不容,冰炭不容,你死我活,勢不兩立,勢如水火,勢如冰炭,誓不兩立反義:不念舊惡,言歸於好辨似: 戴,音ㄉㄞˋ。以頭頂著。不可寫作「載」。 「不共戴天」及「勢不兩立」都有不能與仇敵並存的意思。 「不共戴天」用於人與人之間的仇恨;「勢不兩立」用於敵對的雙方。 不共戴天 勢不兩立 辨似例句 ○ ㄨ 土匪毀我家園,殺我家人,這仇~,一定要報。 ㄨ ○ 正義和邪惡~,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牽繫、連繫。《說文解字.手部》:「攣,係也。」《易經.中孚.九五》:「有孚攣如,無咎。」唐.孔穎達.正義:「攣如者,相牽繫不絕之名也。」明.陸采《懷香記》第四○齣:「赤繩早攣雙踵,並締茲蘿。」或讀為ㄌㄨㄢˊ luán。
人心不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力耗費在吃喝嫖賭,完全不顧百姓生計。並申辯說:「不是我要講他們的壞話,但怎麼能眼睜睜地看著邪惡戰勝正義?現在的人根本完全喪失了舊時代的淳樸,明明是人,但行事卻如禽獸一般。」後來「人心不古」演變為成語,用來感嘆現在的人,失去古人的忠厚淳樸。
仁至義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仁至義盡」是指竭力盡到「仁」與「義」之道,仁義之道指的是仁愛與正義,即是待人要寬厚、處事要有義氣,為儒家的中心思想。這句話最早出現在《禮記.郊特牲》。《禮記》是記載周代儀禮的書。其中有關祭祀的部分,談到當時都在十二月田事告一段落時,由官方來舉行祭祀農神以及有助於農事的其他事物。祭祀的對象有八:除了最早教人民從事農耕的神農氏、帝堯的農師后稷,還有當時的農官、農官在田間的處所,另外還包括了貓和老虎,因為牠們會吃掉破壞農作物的田鼠與野豬,另外還有與農事密切相關的田舍及溝渠,最後並祈禱昆蟲不要來作亂。這樣完備的儀式非但祭祀農神,連帶對農耕有益的事物都加以回報,已是「仁之至,義之盡」,各面方都照顧到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取用。《易經.乾卦.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唐.孔穎達.正義:「以萬象之物皆資取乾元而各得始生。」
捨生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指為正義真理不惜犧牲生命。宋.蘇軾〈乞將臺諫官章疏降付有司根治劄子〉:「夫君子所重者名節也。故有捨生取義、殺身成仁、可殺不可辱之語。」也作「捨身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雞鳴報曉。《書經.牧誓》:「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唐.孔穎達.正義:「言無晨鳴之道。」
曉以大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正確的道理告訴、啟悟他人。如:「經過我曉以大義,他終於痛改前非!」《元史.卷一四七.列傳.史天祥列傳》:「進攻北京傍近諸寨,磨雲山王都統首詣軍門降,天祥命入列崖,擒都統不剌,釋其縛,仍曉以大義,不剌感泣,願效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顯耀。《詩經.大雅.生民》:「以赫厥靈,上帝不寧。」唐.孔穎達.正義:「以赫是明貌,故為顯也。」三國魏.阮籍〈采薪者歌〉:「留侯起亡虜,威武赫荒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器名,打擊樂器。古代一種瓦製的敲擊樂器,稱「擊缶」。《詩經.陳風.宛丘》:「坎其擊缶,宛丘之道。」唐.孔穎達.正義:「此云擊缶,則缶是樂器。」《舊唐書.卷二九.音樂志二》:「缶,如足盆,古西戎之樂,秦俗應而用之。其形似覆盆,以四杖擊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