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3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十拿十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散亡的淒涼景象。出現「十拿九穩」一語,比較早的文獻可能是明代阮大鋮《燕子箋》第七齣,其中提到有一位叫不退的都吏,專門掌管科考場內試卷編號等事,因此有些考生就會來拜託打點。劇中說到有一位姓鮮于的考生去年也來請託,結果錢是收了,但忙卻沒幫上。這一年,鮮于又上門,請不退務必設法,好讓他今年科考能「十拿九穩」。
抱朴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晉葛洪撰,八卷,分為內外二篇。因葛洪自號抱朴子,故著書亦稱「抱朴子」。道藏本和五柳居陶氏刊入《漢魏叢書》等作八卷,祕笈本、明慎懋官刊本和柏筠堂刊本等,皆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內編論神仙修煉、符錄劾治諸事,純為道家之言,《隋書經籍志》納入道家。外篇論時政得失、人事否,詞旨辨博、饒有明理,《隋書經籍志》納入雜家。全書對於中國古代藥物、化學和神話傳說等均留有珍貴資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忿怒、憤恨。《楚辭.劉向.九歎.逢紛》:「腸憤悁而含怒兮,志遷蹇而左傾。」《後漢書.卷五八.洪傳》:「忿悁之師,兵家所忌。」
抑惡揚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抑制壞人惡事,表揚好人好事,或只褒揚人之優點,而不揭露其缺點。《後漢書.卷四六.陳寵傳》「故子貢非孫之猛法,而美鄭喬之仁政」句下唐.章懷太子.注:「獨不聞子產之相鄭乎?推賢舉能,抑惡揚善,有大略者不問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
博古知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粥於是,以餬其口。其恭儉也,若此。』」孫紇有言:「聖人之後,若不當世,則必有明君而達者焉。孔子少而好禮,其將在矣。」屬臣曰:「汝必師之,今孔子將適周,觀先王之遺制,考禮樂之所極,斯大業也,君盍以乘資之,臣請與往。」公曰:「諾。」與孔子車一乘,馬二疋,堅其侍御。敬叔與俱至周,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歷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 〔注解〕 (1) 南宮敬叔:孔子弟子,孟僖子之子,春秋魯人,生卒年不詳。 (2) 老聃:李耳,生卒年不詳。字伯陽,諡曰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說,後世以為道家始祖。孔子嘗...
齊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心、團結一致。《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洪傳.洪》:「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三國演義》第七回:「眾軍士齊心死戰,趙雲衝突不入,紹兵大隊掩至,顏良亦引軍來到,兩路并殺。」
罕譬而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少用比喻而能使人明白、瞭解。《禮記.學記》:「其言也,約而達,微而,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
國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本國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諧讔》:「紇喪師,國人造侏儒之歌。」唐.韓愈〈題楚昭王廟〉詩:「猶有國人懷舊德,一間茅屋祭昭王。」
草薙禽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割除野草,捕殺禽獸。語本《資治通鑑.卷二六四.唐紀八十.昭宗天復二年》:「豈可不察否,不擇是非,欲草薙而禽獮之,能無亂乎?」比喻不分好壞,悉數誅殺。《明史.卷一六六.韓觀等傳》贊曰:「而草薙禽獮,濫殺邀功,貪貨賄,興事端,控馭乖方,綏懷無策,則鎮將之過也。」
巷議街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揭露了王公貴族的奢侈和腐敗。提及辯士形象時,文中有段話:「若其五縣遊麗,辯論之士。街談巷議,彈射否。」從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約略想見一群伶牙俐齒的辯士,就駐足在五陵街頭,高談闊論種種風流人物的興衰起落,並褒貶品評其善惡得失。後來「街談巷議」被用來指大街小巷中的談說議論,而且一般用於指稱民間的輿論,如:唐代范攄〈雲溪友議序〉文中提到一句俗諺:「街談巷議,倏有裨于王化。」就是說一般民間的輿論有助於君王的施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