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顧後瞻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商湯、大禹、周代的文王、武王等賢君,做事恭敬,依循正道,讓天下太平。屈原因此下結論說,為政者要懂得任用賢能,依規矩做事而不偏頗,公正無私。「瞻前而顧後兮」,要能兼顧前後,做事謹慎周密,看清人民的需要與希望。後來「瞻前顧後」也用於形容檢討過去、計畫未來。又因如果只顧看前觀後,往往忘了採取行動,所以「瞻前顧後」也用於形容做事猶豫不決,顧慮太多。
錄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錄取人才,加以任用。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聖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推赤心於天下,安反側於萬物。」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凡所擘劃利害,不問何人,小則隨事酬勞,大則量才錄用。」
解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任用、僱用、招聘
疑人莫用,用人莫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對人懷疑就不要任用,既已任用就不應再對他產生疑慮。《英烈傳》六十三回:「自古道:『疑人莫用,用人莫疑。』又說道:『三思而行,再思可矣。』誰想這陳友定聽了驍將蕭院的說話,存省了半晌,反說道:『彼兵正銳,何謂疲竭,汝等那得惑亂軍心。』」也作「疑人勿使,使人勿疑」、「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稠人廣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大庭廣眾」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大庭廣眾」典源作「廣庭大眾」。「大庭廣眾」是指公開而人多的場合。《公孫龍子.跡府》中,記載了尹文和齊湣王的一段對話。齊湣王經常感嘆他想任用士人,可惜國內卻沒有這樣的人,有一次尹文就問齊湣王說︰「如果有一個人,具備了士人的各種德行,在大庭廣眾的場合,受到別人的侮辱,卻始終不敢爭鬥,大王會任用他嗎?」湣王回答︰「這種懦夫算什麼士人?我當然不會用他!」尹文又說︰「這個人雖然受到侮辱卻不跟別人爭鬥,可是他仍具備身為士人的四種德行,那他仍然是個士人啊!大王你一下子說要用士人為臣,一下子又說不用士人為臣,難道大王一開始所想要找的人才並不是士人嗎?」尹文子的一番...
任人唯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用人時只選擇與自己關係密切的人,而不管其才識品德如何。如:「歷史上的昏君總是屏棄賢才,任人唯親,以致於將江山拱手讓人。」
作法自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作法自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作法自斃」原作「為法之敝」。據《史記.卷六八.商君列傳》載,戰國時期秦孝公任用商鞅治理國政,並接受變法主張,實施一連串改革,使得秦國逐漸走向富強,進而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由於商鞅執法非常嚴苛,得罪許多王親貴戚。孝公死後,惠公即位。惠公原本就對變法持反對意見,再加上公子虔等人對商鞅懷恨在心,密告他有謀反意圖,於是派遣官吏全力捉拿他到案。商鞅潛逃到函谷關時,想要到旅舍投宿,旅舍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鞅,說:「這是商鞅制定的法令,讓身分不明的人留宿旅舍,被查到了會遭到牽連而受罰。」拒絕讓他留宿。商鞅嘆氣說:「唉!自己訂立的法規,竟然把自己害到這種地步!」後來「...
戮力一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戮力同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墨子,名翟,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尚賢〉篇中,墨子主張當政的人要以尊敬賢者、任用有能力的人作為為政的根本。這個道理不只墨子提倡,古籍有言:「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篇也說:「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意思都是要任用賢能的人,和他們齊心合力來治理天下。後來「戮力同心」被用來指齊心合力,團結一致。
國民教育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員。三、本法八十八年二月五日修正生效前,經政府公開辦理之督學、課長甄選儲訓合格,並具有國中、國小校長任用資格之人員。第 9- 3 條依第九條第三項至第五項組織遴選委員會之機關、師範校院及設有教育院(系) 之大學,應就所屬國民小學、國民中學校長辦學績效予以評鑑,以為應否繼續遴聘之依據。第 9- 4 條現職校長具有教師資格願意回任教師者,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分發學校任教,不受教師法、教育人員任用條例應經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審議相關規定之限制。現職校長未獲遴...
狡兔三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 市:買。 (4) 高枕而臥:形容身心安適,無憂無慮。見「高枕無憂」。 (5) 放:免職不任用。 (6) 三反:三次往返。 (7) 賫:音ㄐ|,帶著。 (8) 文車:繪有文彩的車。 (9) 服劍:佩劍。 (10) 不祥:不善。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